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8月15日京東宣佈大家電降價當天,筆者的一位朋友狂刷三家網上商城,卻發現他想買的電視根本沒降價。筆者1個月前在京東商城購買了一款索尼電視,發現同樣商品8月15日的標價卻比購買時上漲了2000元。同時,筆者也發現有真降價的商品,如一種不太適合中國市場的3D藍光DVD機比14日降了200元。顯然,並非所有的大家電都降價,而那部分降價銷售的商品與京東平時促銷價並無太大差別。
眼前的所謂“價格戰”更像是電商的一種促銷方式,他們利用網絡媒體傳播的新形式,吸引經常上網的消費群前來購物。在高調的口水戰背後,賣貨才是硬道理。
從近年來電商的銷售手段分析中不難看出,價格戰已成他們經營的一種常態,人們對此完全不必大驚小怪。那麼,價格戰究竟誰是贏家?可以想象,如果價格戰是真的,哪一方都難以完勝,損失最大的則是家電銷售的市場環境。對於這一點,相關企業應該比局外人更清楚。
對家電生産廠家來説,流通渠道的價格競爭讓他們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他們一方面希望銷量上去,另一方面不願看到利潤被擠壓。儘管競相壓價的渠道競爭讓家電廠商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但對於市場健康的破壞性廝殺,卻影響著家電廠商的長遠發展。
有人説,這場競爭表面是價格競爭,實際則是資本的競爭。此説不無道理,就在蘇寧電器大舉進行發債融資的當口,京東發起這場價格戰,瞄準的則是傳統商業渠道。然而,以放棄部分利潤的手段去打擊競爭對手,這對未來京東商城在資本市場的作為未必有利。京東商城一直著手為上市作準備,根據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一定額度,因此,京東商城要實現上市目標絕無可能“賠本賺吆喝”,從這一點看,價格戰更像是煙霧戰,只見“光”與“影”,難見劍與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