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減少5006億元,與6月份2.86萬億元的增量形成強烈反差。與以往相比,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正上演著存款驟增驟減的“過山車”行情。
銀行存款“過山車”現象加劇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幾個季度裏,存款數據的增減幅度變得十分劇烈,表現為往往在季初的月份出現數千億元的減少,而在季末的月份裏再度飆升。如1月、4月及7月我國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分別減少8000億元、4656億元和5006億元,但在3月、6月則分別增加2.95萬億元和2.86萬億元,波動十分明顯。
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考核“衝時點”、樓市回暖、國債吃香等因素,是造成當前存款波動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受銀行經營模式影響,有‘衝時點’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與股市、樓市等方面的市場導向作用有關,市場的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存款的波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存款數據“過山車”現象在上半年的最後一天演繹到了極致。據悉,僅6月30日一天,我國銀行體系當天新增人民幣存款金額就佔到上半年新增人民幣存款總額的30%。
居民資産外幣化傾向漸顯
在人民幣存款驟增驟減的表象背後,受多重因素作用,當前我國總規模近90萬億元的銀行存款正呈現出增勢緩和化、配置多元化、存款外幣化等三大新趨勢。
“近年來,受理財産品市場的快速擴張,銀行存款增長的腳步正有所放緩,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歷史上我國存款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往往出現在高通脹時段,但一般隨著通脹的回落和利率的由負轉正,存款就會回流到銀行。但最近幾年,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過程中,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快速擴張,分流了大量存款,導致存款增長勢頭有所放緩。
記者採訪發現,在當前樓市回暖、利率下調的背景下,購買理財産品、購買國債甚至配置房産已經成為我國居民配置銀行存款的新途徑。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在人民幣存款大幅波動的同時,銀行體系的外幣存款則出現了快速增長現象。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外幣存款累計增加2663億美元,這一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2倍之多,並與今年1月、4月和7月三個月累計減少的存款總量大體相當。
存款波動或引發信貸投放不足
經濟學家認為,在監管部門存貸比紅線的制約下,存款的大幅波動和驟然減少,一定程度上會抑制貸款的投放,干擾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影響“穩增長”成效。
數據顯示,在7月份存款負增長的同時,7月份我國新增貸款僅為5000多億元,創出10個月新低。如果觀察上半年銀行業存貸款情況可以發現,但凡當月存款出現負增長,該月的貸款增速亦會受到抑制,而當存款出現大幅增長,當月信貸投放也會相應走出激增行情。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