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小富即奢”:奢侈品消費觀已被嚴重扭曲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3日 1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隨著倫敦奧運會進程過半,中國位居獎牌榜前列,不僅展現出強大的體育實力,來觀看比賽的中國遊客也以強大的消費能力讓世界驚嘆。據統計,奧運會期間,中國遊客出手最為闊綽,平均每筆消費高達203.04英鎊,比排名第二的阿聯酋遊客高出了10%。尤其是奢侈品消費,中國遊客購買力更是驚人,讓飽受歐債危機影響的歐洲各大奢侈品牌賺得盆滿缽滿。在海外奢侈品消費呈下降趨勢的今天,中國奢侈品消費不降反增。(8月12日《人民日報》)

  古往今來,中國人一直都崇信著一句話,人即使輸掉一切,也萬萬不能輸了“面子”。因此,從古代的皇帝一直到現代的普通百姓,無數的人似乎都是為了“面子”而活。在他們看來,綢緞、金銀加身或者名錶、名包在手就成了富貴的象徵,有了炫耀的資本,以為自己從頭到尾都會散發出一股“王霸”之氣,能夠震懾眾人,贏得別人的喝彩與艷羨。簡單地説,這純粹就是以“死要面子”為基礎,以“炫耀”為目的的低俗的敗金行為。

  同樣的高消費群體,也會有著高低之分。有些人的確是錢多得沒處花,所以只有通過買些奢飾品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顯示出自己的身份,此可謂“情有可原”。但可笑的是,中國絕大多數的奢飾品消費者卻是在“打腫臉充胖子”,他們並未具備消費奢飾品的富裕條件,卻依然消費一些奢飾品,仍然堅定地站在鼎力支持歐洲的奢飾品消費市場的最前線,真可謂是“實力雖有不足,但勇氣實誠可嘉”啊!

  調查研究中發現,此群體已經開始急速地年輕化,他們購買奢侈品完全是一種“表面性消費心理”,注重的只是奢侈品的品牌價值和表面效應,而不注重商品本身使用價值,是為了讓別人知道奢侈品所賦予他的社會價值,相互以奢侈品來攀比和證明自己的財富能力和社會地位。這導致中國成為了歐洲奢飾品消費的“主力軍”。

  我國民眾的奢侈品消費觀其實已經被嚴重扭曲,急切的攀比心理,低俗的消費觀念,敗金的消費行為,都成為了他們追求這些非生活必需品的理由。若因此而讓歐洲奢侈品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緩解了他們的歐債危機,成為了他們的“上帝”、“救世主”,豈不是來得太過容易,用自己的錢圖做了他人的嫁衣?

熱詞:

  • 奢侈品消費
  • 面子
  • 飾品
  • 遊客
  • 主力軍
  • 人民日報
  • 上帝
  • 救世主
  • 王霸
  • 盆滿缽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