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根對枝葉的呼喚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04: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源遠流長的中華詩詞,在今天依然受到當代人的熱烈追捧。從懵懂學童到中老年文化學者,從打工哥到學府才俊,從網絡文學青年到離退休老幹部,填詞抒情、賦詩言志正成為風尚。作為一種追溯傳統的文化現象,引人關注。

  聽浙江余姚縣女民警謝長虹的《鷓鴣天春運》:

  洗盡風塵好事隨,團圓杯滿一年詩。瀟湘遊子歌韶氣,塞北冰燈挂雪枝。山市醉,水鄉嬉。幾人客久不曾歸。長車識得天倫樂,換取浮生歲歲癡。

  看馬凱同志的《七絕》:

  賀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返回地面暨蛟龍號潛海探測突破七千米級大關,口占一絕與航天城指揮中心——

  神九追宮吻太空,蛟龍探海試身功。《西遊》夢幻成真事,攬月捉鱉一掌中。

  品李文朝的《沁園春四季畫屏之夏》:

  炎炎烈日當空,似火烤、一籠萬物蒸。笑犬舌伸吐,牛鼻懶動;馬鬃流汗,蟬嗓失鳴。綠葉低垂,太陽照射,營養光合稻黍充。莫嫌熱,賴氣溫助長,林茂糧豐。

  ……

  據中國作家協會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類各級註冊的古詩詞會員已有200萬之眾,而沒有註冊的“隱身”作者及普通愛好者,遠超過這個數字。這一點我相信,因為與我熟悉的十多位詩來詞往的老少中,只有兩人是會員。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兩座高峰。回首中華文明長河,很多文化形態隨時間留在了過去,如駢文,如賦。但是,由於朗朗上口、易於誦記的特點,詩詞流傳了下來,而且從未斷流,不同的只是時而有峰時而有谷。於是,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在平平仄仄的音韻中、在比興對仗的講究裏傳承著、發揚著。

  自古以來,詩詞名句的影響力在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往往發揮著啟蒙的作用。哪個中國兒童不能隨口背誦一兩首詩詞名句?如“粒粒皆辛苦”、“留取丹心照汗青”、“生當作人傑”、“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等。可以説,詩詞培養著中國文人的審美價值,培養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紮根于中華文化的最深處。

  根深必枝繁葉茂,詩詞越千年而不衰,即使有些承載她們的文字與詞彙漸行漸遠、記錄她們的筆墨紙硯老朽告退,詩詞本身仍能怡然而活而長,活出新意、長出新枝。儘管因形式嚴謹而束縛人,因難學而曲高,儘管知道高峰難以超越,但嚮往此道者仍與日俱增。即使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手機等現代傳媒也支持著現代人學習創作、交流傳播古詩詞的熱情。在一些網絡論壇上,青年學子們即興創作的一些韻體,雖然格律不甚工整,依然不難看出古典詩詞的影響滲透其間。

  近幾年,隨著中華文化自覺與自信的重拾,追憶過去的文明以自醒,挖掘史上燦爛文化使之産業化,已成當下社會文化的普遍現象,甚至成為風尚。這種集體文化記憶的追蹤與挖掘,背景是集體對根文化的自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人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強,中華文化復興已成不可擋之勢,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皇冠之珠,重顯光彩實屬必然。或許,古詩詞復興,是文化生態的調整,是文化水平提高後的大眾對正急速流於粗俗的通俗文化的拯救之舉,是根對枝葉的呼喚。

熱詞:

  • 韻體
  • 賦詩言志
  • 口占一絕
  • 枝葉
  • 交會對接
  • 粒粒皆辛苦
  • 西遊
  • 七絕
  • 古詩詞
  • 詩詞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