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應該説,從基本面來看,宏觀環境對債券市場還是比較有利的,經濟加速下滑,通縮的言論漸起,貨幣政策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都有較大空間。但央行一改前期積極預調微調的風格,在外匯佔款流出、貨幣資金緊張、市場一致預期應該繼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時候,遲遲不作為,只是用逆回購維持市場資金面的緊平衡。債市期限利差已很小了,套利機構無利可套,資金鏈維持艱難,同時發債規模迅猛增加,鐵道債、超短融突破發行限制,中小企業私募債、資産支持票據等非公開發行債券紛至沓來,多數機構投資者都在為流動性緊張難以減杠桿而發愁,哪還顧得上眾多上門求援的債券發行機構。
對於央行遲遲不降準,市場猜測紛紛。有消息説是為打壓樓市,這種説法很牽強,為了壓制樓市而抬高全社會融資成本,風險、收益明顯不匹配;有經濟學家建議中國央行進行類似美聯儲的扭曲操作。粗看上去還有一定道理,壓低長端利率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保持適當幅度的短期利率壓制通脹。但細想一下,中國與美國在金融體系和經濟環境各方面差異較大,扭曲操作不完全適合中國當前的經濟環境。
當初確定調整準備金率是作為對衝外匯佔款工具而不是貨幣政策巨斧,是有過一番激烈爭論的。既然確定是對衝工具,就要一貫地執行下去,如果把對衝流動性工具與其他工具或目標混淆,政策效果會發生很大的偏差。(琢磨 ○編輯 楊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