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券商研發轉型還需有所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8日 0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昂貴的研究業務蛋糕,引來了近50家券商爭搶。相比之下,華爾街的研究機構僅有二十家左右,其分倉市場的絕大部分集中在前十家機構。中外市場的顯著差別,在熊市中將問題進一步放大。股市漫長的寒冬讓行業過剩的問題凸顯出來,逼迫從業者重新思考定位。而一些先行者已經拉開了轉型的序幕。

  十年之前,券商研究通過“報告換佣金”的模式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基金分倉成為研究業務的主要利潤來源。但由於基金的規模卻自2007年達到頂峰後,一直徘徊不前,券商研究業務的成長也遭遇了壁壘。

  競爭者在增多,但“蛋糕”卻在縮小。上證報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基金分倉佣金為46.6億元。而在2007年頂峰時期,基金貢獻給券商的佣金收入接近60億元。

  “在實業領域,過剩産能的消除依靠兩個力量,一是持續的虧損迫使一些企業退出;二是産品和管理的提升使得現有企業獲得合理溢價。金融領域的情況也許類似。”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説。

  越來越多的券商向特色化轉型。今年3月份,平安證券率先向“大而全”開刀,大刀闊斧將覆蓋的30個行業合併16個。平安證券研究所負責人坦承,“平安證券研究所目前覆蓋了30個研究領域,結果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研究深度不夠、研究特色不明顯的現象。我們決定把有限的資源重點階段性的放在16個行業上。同時持續引進優秀人才,擴大和加強行業的覆蓋面。”

  事實上,在銀行、地産、水泥等傳統行業上,老牌券商如申銀萬國、中金已經樹立了幾乎不可動搖的地位,部分基金的研究深度堪比券商,基本無需外來服務。

  與其平均用力,不如重點突破。“如果不改革,極有可能因為‘大而全’但無競爭優勢,得不到賣方的認可,業務逐步萎縮。”深圳一位券商研究所的負責人説。

  在過去的兩年中,部分中小券商的轉型已經取得成功。這些券商避開了傳統大券商的強勢研究領域,獨闢蹊徑,重點佈局新興産業,獲得基金的認同,並在基金分倉收入中分得一份羹。比如華創證券2011年的基金分倉為5770萬元,排名第25位,該券商2009年的基金分倉收入僅為245萬元,華創證券研究所正是以新興産業的特色來立足。

  從一些國家成熟資本市場的經驗來看,隨著市場競爭的發展,最終會有5至10家大型研究機構相對成熟,具備自身持續發展的能力,成為大型綜合性的研究機構。其他的研究所轉向以特色的研究來立足,比如特定的行業,特定的領域。

  從服務公募基金的角度看,研究行業的確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剩,但從券商內部服務來看,所謂的研究行業過剩可能是一個偽命題。“買方就是肯花錢買你報告的機構,只要你的研究有價值,不愁找不到這樣的機構,所以不需要只盯著公募基金不放。”一位資深從業人士説。

  高善文認為,券商研究行業可能向三個方向演化:一是將目標客戶從機構投資人擴大到零售經紀系統的高凈值客戶,繼續以3至6個月的差價交易為目標,研究和服務兩手抓,通過費率的提升來交換利益;二是與投資銀行業務更緊密地融合,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和對行業中長期趨勢的合理把握來增強公司的業務的承攬能力和定價能力;三是向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資産管理和自營等買方業務轉化,學以致用地追求業績報酬。(吳覓 劉偉)

熱詞:

  • 券商研究所
  • 私募股權投資
  • 公募基金
  • 蛋糕
  • 研發
  • 平安證券
  • 證券首席
  • 研究領域
  • 部分基金
  • 業績報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