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有關方面提供了一組數據,上市公司的分紅水平近幾年有所提高。股息率從2009年的1.04%到2010年的1.14%,再提高到2011年的1.82%;三年間,滬深300的股息率更是從1.29%上漲到了2.34%。
不過,為什麼在分紅回報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投資者並沒有明顯的滿足感呢?
滿足感或者成就感,是一個需要通過比較才能獲得的感受。投資者在判斷上市公司股息率高低時,會同以下因素進行綜合比較。
(1)股息率跟經濟增長速度的比較。把資金投在股市裏,是在分享上市公司的經營成果。而上市公司經營的狀況,肯定是跟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相聯絡的。如果GDP的增長達到8%,但分紅回報只有2%,這時將錢投到股市裏,通過分紅分享到的經濟增長成果就會有落差,這種落差帶來的不是滿足,而是失落。而如果歐美經濟增長速度只有2%,歐美的股息回報超過了這個數字,那投資者把錢投到股市裏,就分享到了比平均增長速度更多的經濟成果。
(2)股息率與存款利率的比較。衡量一種投資活動回報水平的高低,需要有一個比較的標準,一般的參照物是同期的存款利率。目前歐美及日本的利率水平都很低,跟這個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比,他們的股息率因為高於利率,從而使投資者獲得了成功感。目前我國的利率水平在3%左右,如果用這個標準去衡量現在的股息率,投資者將錢投到股市裏,一年下來,假定股價不漲不跌,分紅回報就低於存款利率,這就有一種挫敗感。所以,股息率是高是低,應該跟存款利率聯絡起來考慮。
(3)股息率與通脹水平的比較。存款利率如果低於物價上漲速度,對儲戶來説,實際利息回報就是負的。同樣,也可以拿來衡量股息率的高低。在物價上漲水平高達4.5%的情況下,如果股息率只有通脹水平的一半,那麼通過分紅來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就很不現實。因為一年下來,通過分紅來獲得回報,等於資産打了九八折,實際股息率是負的。
(4)股息率與股價波動的互相比較。紅利回報跟股價波動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牛鼻繩與牛的關係。舉個例子,工商銀行過去三年平均稅後分紅水平為0.16元以上,按4元不到的股價計算,股息率超過了4%。但是,就最近三個月,該股股價下跌了0.50元,相對於股價的下跌來説,拿到手裏的分紅只是減虧,並沒有帶來實際收益。
總之,分紅回報是市場價值投資的基石。投資者在判斷股息率高低時,除了會從縱向比較來把握其發展狀況以外,也會跟GDP增長、銀行利率、通脹水平和股價波動這些因素進行橫向比較。而從橫向比較看,滬深A股的股息率水平還需有很大的提升,這樣才能讓投資者感受投資股市比投資別的更有成就感。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