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7月,與難耐酷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頻頻遇冷的A股。上月,上證綜指出現了逾5%的累計跌幅。
伴隨經濟增速下滑、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滬深股指持續下行,成交也在“地量”水平徘徊。當市場人氣幾近“冰點”,A股是否仍值得堅守?
年初上證綜指創下的2132點,曾被許多機構視為“鑽石底”。然而進入7月之後,“鑽石底”被輕易擊穿。7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指更險些跌破2100點整數位。
是逃離,還是堅守?難言何時見底的股市,令憂心忡忡的股民面臨兩難選擇。
事實上,減速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所必須經歷的“陣痛”。作為實體經濟的虛擬載體,資本市場出現階段性的調整在所難免。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或無需過度悲觀。
而A股市場本身,也在持續調整中顯現出愈發明顯的估值優勢。截至7月30日,滬深股市平均市盈率已分別降至11.31倍和21.19倍。而上年末,兩項指標分別為13.4倍和23.11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媒體報道稱交通銀行非公開發行298億元A股的方案正在等待證監會正式批文,認購對象包括財政部、社保基金等,且其定增價格設定高於目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國家隊”出手溢價定增,顯示了其對目前銀行股估值及市場投資價值的認可,客觀上則將起到穩定投資者信心、凝聚市場人氣的作用。
或許未來的一段時間,經濟增速下行現實和政策支持預期的博弈,將繼續困擾艱難前行的中國股市。但在市場環境趨於好轉、估值吸引力逐漸加大的背景下,A股仍值得堅守。
新華社記者 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