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見習記者 徐 科
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至10個省市,被看作是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採取的又一舉措。稅收專家樂觀表示,未來企業和個人稅負有望更貼近公平,最終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穩定增長。
針對增值稅改革所帶來的稅收收益和影響,普華永道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胡根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來看試點擴圍將利好企業和消費者。
胡根榮表示,由於營業稅沒有抵扣機制,營業稅成本只能由企業自行承擔。這種“價內稅成本”將包含在服務價格中,並隨着供應鏈的上升而逐漸增加,最終侵蝕企業的邊際利潤,增加最終消費者採購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對於企業而言,增值稅改革能降低重復徵稅對企業的負面影響,使企業享受到結構性減稅帶來的稅負下降,對消費者來説購買貨物和服務所支付的稅額也將整體下降。在目前稅收負擔較重的情況下,營改增試點擴容無疑是個好消息。
此外,單一地區試點時間過長導致的生産要素向低稅負試點地區流動,形成所謂的“政策洼地”,其他尚未試點地區的經濟佈局將因此受到破壞,例如在上海試點後,周邊一些地區的服務業將總部和業務轉移至上海,使得企業轉出地的地稅收入受到影響。專家指出,當試點慢慢鋪開至全國10個省市之後,“洼地”效應就不會像只有上海領跑時那麼明顯。
營改增後,企業應當如何應對?胡根榮表示,由於增值稅下的合規性要求不同於營業稅,理解並掌握增值稅的登記和合規性要求對於企業非常重要。他建議各企業應審查自己的業務流程、系統、商務合同和財務影響,以確定試點對企業各方面的影響。儘早制定計劃和行動方案能有效地協助企業完成從營業稅納稅人到增值稅納稅人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