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銀率網數據庫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到期的11370款銀行理財産品中,99.3%達到了預期收益。而未達標的理財産品中,一款産品獲得負收益,7款産品獲得零收益,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財産品有62款。
4家銀行7款産品錄得零收益
東亞銀行的“如意寶系列4之美元5年期”産品預計年化收益率為4%,實際收益為0。
平安銀行的“智盈1058-07期挂鉤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人民幣理財計劃YF5806”和“YF5807”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2.49%,實際收益為0。
渣打銀行的“市場聯動系列—中國概念交易所交易基金挂鉤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為10%,實際收益為0。
此外,星展銀行亦有3款産品收益為零,另外,星展銀行還有一款産品名為“2011年股得利系列1114期12個月工行H股挂鉤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産品EZDP”,實際收益是-10%。
以上這7款産品均為結構性産品。
而在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62款産品中,中國銀行就有19款,約佔1/3。廣發銀行亦有9款産品取得較低收益。
零收益未必是件壞事
“其實,這幾類産品最後到期錄得零收益未必是件壞事。”杭州某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説。
從本質上來説,結構性産品是一個低收益産品,但是每個産品都有一個誘人的高預期收益,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期權,期權的好處就在於用較小的成本博取較大的收益。
一般來説,銀行出售結構性産品後,將募集的資金,先扣除一小部分資金作為銀行的利潤,再將剩餘的大部分資金分成兩個部分進行投資:一部分用於購買國債、央行票據等固定收益類産品,實現保本的目的;而另一部分資金向國際投行購入一項挂鉤股票的期權,博取高收益,並付出相應的期權費。
因此,所謂結構性産品的最高收益,其實是來自期權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結構性産品雖然挂鉤股票,但是不直接投資股票的原因。
“如果客戶沒有購買此類理財産品,而是將錢直接投入這個市場,會産生怎樣的結果。在市場狀況不好的前提下,不要説保本,虧掉20%至30%的本金也是非常正常的。因此,雖然這幾款産品最後得到零收益,也算是不錯的結局。”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不能因為"零收益"風波,就把結構性産品妖魔化了。”
換個角度説,結構性産品多為保本或部分保本産品,其最壞的結果也只是輸掉利息而已,因此適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記者 洪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