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南山部分嬰幼兒奶粉被廣州工商局通報“含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M1後,湖南長沙亞華乳業有限公司昨天表示,即日起召回全部問題産品。湖南省長沙市也召開新聞發佈會稱,經初步調查,出現問題原因初步認定,是由於奶牛喂養過程中食用了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
又一起含致癌物嬰幼兒奶粉再現“江湖”,不僅再次揪動天下父母心,也再次衝擊著公眾本以脆弱的神經。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讓我們談“毒”色變,討論的不再是比較哪個食品的品質更優,而是不得不降到以哪個食品不含“毒”為最低底線。
食品安全的保障,從生産到進入市場流向千家萬戶,這一過程中,生産原料的檢測、生産過程的檢測、産品出廠前的檢測、市場産品的檢測,每一環節都是一道質監關口,每一個關口如果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嚴把檢測關,何以會出現“毒食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南山部分嬰幼兒奶粉被廣州工商局通報“含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M1後,欣然看到亞華乳業公司的態度是積極的、長沙官方的行動是迅速的。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此次毒奶粉事件的原因定性在“初步認定是由於奶牛喂養過程中食用了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將要採取的措施是全面追查原料來源,把責任完全歸咎於奶農和飼料,對生産、流通過程中的質量監督失責卻只字未提,讓無法辯駁的奶牛成為“替罪牛”。
期望南山毒奶粉事件能給職能部門再次重敲一記警鐘,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舉措,讓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等“毒食品”毫無立錐之地,給公眾一張吃得安心、吃得舒心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