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做好企業是最根本的慈善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1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慈展會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觀。

  短短三天,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260家公益慈善組織、142家企業,104家基金會齊聚深圳,亮相在公眾面前。豐富多樣的公益項目和名企、名企業家如影相隨,“企業社會責任”成為熱門詞彙。

  可是,當招商局集團副總裁、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胡政接受本報專訪,説出 “拿100萬元投商業項目,容易;拿100萬元選公益項目,難”時,火熱慈善背後的艱難與困惑開始顯現,“究竟何為企業社會責任”變成追問。

  毒奶粉、毒膠囊、毒醬油事件遭人唾罵,企業能捐錢扶貧濟困就是好的嗎?我們該如何理性地看待企業做公益慈善?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慈善?

  連日來,多位知名企業家、慈善基金會“掌門人”和專家學者接受了本報專訪。其實,“人人公益”是社會最終的願景,“透明慈善”的鑰匙掌握在公眾手中。

  文/記者劉暢、蔣偲  圖/記者軒慧

  聚焦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基金會成慈善重頭

  2005年,翟美卿成立“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我國首家國家級非公募基金會誕生;2008年,李愛君成立“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我國首家社區公益基金會亮相;2011年,曹德旺捐贈價值35億元股票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我國首家“股捐”基金會誕生。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打造“幸福小鎮”嘗試以公益投資扶貧脫困;萬科公益基金會,從資助孤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開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參與發起“壹基金”在深圳註冊,致力傳播創新的、人人參與的公益文化;比亞迪慈善基金會開發出“綠色家庭能源系統”,為邊遠無電地區送去光明;還有億利資源集團,24年堅守“死亡之海”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投資近20億元,綠化沙漠5000平方公里,控制沙化面積近10000平方公里,為我國北方構築了一條全長240多公里的綠色生態長城,保護黃河,獲聯合國 “環境與發展獎”重要獎項……慈展會現場,企業家和民間組織一起投身公益慈善的種種創新實踐讓人感動。

  據在慈展會上發佈的《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報告》(2012)顯示,自2004年我國《基金會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起,截至2011年,國內的非公募基金會已達1279家,其中以名人、高校、企業三種發起人為主,而企業及企業家發起的非公募基金會為285家,2010年末總資産為36.4億元,佔非公募基金會總量和總資産比例分別達到22.3%和16.7%。近年來,借鑒國際成熟經驗,企業成立慈善基金會,以更規範、科學和系統有效的辦法推動所關注社會問題的解決成為公益慈善領域的重要力量。

  慈善反饋體系缺失

  然而,《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報告》統計亦顯示,教育、扶貧助困、安全救災、醫療救助、公共服務、老年人、兒童等是“熱點”,每家基金會關注的領域平均在2個以上,但只有不足20家企業基金會涉及文化、環境、青少年、社區發展、科學研究等。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招商局集團副總裁胡政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我們現在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沒有搞準,企業責任已經變成了一個‘筐',什麼都往裏面裝!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需要好好梳理了。”

  “做公益這些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做公益比經商難。”胡政直言,現在拿100萬元讓我去經商,我覺得容易,但同樣數目一筆錢,讓我去做公益事業,我以為難,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企業對公益項目評價能力的缺失,比如投資公益項目,怎麼樣才能算是好的?誰來判定這個效果好?是百姓説好就是好?或者是讓政府評價?還有就是投資公益項目的“風險”。“有些事情不是給錢給少了有風險,而是給錢給多了有風險。”他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入公益投資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目前,國內的公益環境還不是很成熟,應該普及積極健康的公益理念。

  他説,目前各企業的公益資金基本是分散使用,未能統一策劃、安排,不能形成“合力”,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這是企業的“公益投資能力”。“現在的公益事業發展,不是沒愛心、不是沒力量、而是沒能力。”胡政説,讓公益資金更有效率地使用,應該“理性地做慈善公益”。

  胡政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應該是手段,而是應該與企業的戰略一致,也就是説當企業在制定、給企業定位和發展路徑選擇時,本身就應該包含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部分。這幾年來,招商局就已經開始由之前的“救濟式”“輸血式”幫扶向“開髮式”“造血式”幫扶轉移。如對貴州省畢節地區進行産業扶貧,在那裏實現了“四個一”工程,即:建成一個物流基地,建設一座幸福小鎮,辦好一個幹部培訓班,幫助引進一些産業項目,通過這些讓這個村子持續發展。

  另外,他指出,企業是需要與專業公益組織合作的。因為企業的本職是做好經營,做公益專業力量的需求將是大勢所趨。“不要把面做得太寬,應該聚焦。目前招商局的公益項目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和對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上。”胡政説。

  名家談:“捐錢不等於慈善”

  “把企業做好是最根本的慈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表示: “少些毒玩具、毒大米、毒調味品,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企業最有責任的事情。”

  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説: “企業盈利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不盈利的企業是社會的負擔。企業的根本任務是把企業做好,這是最根本的慈善。”

  違法企業是“偽慈善”

  “依法做好自己的事,爭取做點善事,千萬不要幹壞事——這就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桃源居集團董事長、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李愛君的描述言簡意賅。她表示,自己不幹壞事,也千萬別讓別人逼自己做,比如商業賄賂、不遵紀守法,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的效益,這會損害社會,如毒奶粉、毒膠囊事件等。

  “正如《廣州日報》有篇文章説得好,違法的企業是‘偽慈善'。”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對記者説。

  用優勢資源深度幫扶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中科智控股集團董事長張鍇雍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很多,可以將社會責任結合到自身的業務中去。如金融擔保助力小微企業貸款,不僅要使他們獲得資金,還要講究“三會”,即“會借錢,會用錢,會還錢”,幫小微企業提高“造血”機能,幫他們用好錢,企業更好地發展,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

  多位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也贊成用自己最優勢的資源深度幫扶需要幫助的對象。諾基亞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傅蕾説,企業社會責任講究從自身發展到環境,再到社會的三層遞進責任。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品牌溝通部副總經理魯傑則現場演示了佳能用先進影像技術記錄我國白族、彝族、傣族等5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用“影像公益”推動保護,相關影像資料捐贈給我國文化部。

  學者:行善要“規範化”“透明化”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陳錦堂博士:企業捐款應注意透明度,內容的運作要適應社會需求。而如何評價所選擇的公益項目社會效果,他告訴記者,目前要準確評價仍然“很難”,香港的做法是邀請第三方機構參與評估,通過對600個項目成本效益的評析,初步制訂出了類似公益項目指南,對企業或個人等選擇和參與公益項目提供方向性指導。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郭毅:要小心“詐捐”等“慈善犯罪”。這些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藏性,要謹防“以道義的名義幹不道義的事,以非商業的手段幹商業的事”。“企業的愛心是珍貴而稀缺的資源,應好好善用。”具體怎麼做?首先是公益項目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應針對我國具體的社會問題;其次是公益項目管理應注意規範化、透明化;另外,公益項目評價結果應科學化,可引入國外理論結合我國實情樹立符合我國社會責任的理論體系。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慈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