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姑妄之言
最近在採訪中遇到了一件事。
在全國進出口下滑態勢下,某地生物醫藥産業在此上漲44.8%。當地主管部門很高興並歸結了原因。
其一,兄弟部門幫助。
比如,檢驗檢疫局,改變了凡物必檢的做法:高風險的全部查驗,中風險的抽檢50%,低風險的抽檢10%。比如,海關,建設了領導小組和海關中心,專門為當地企業服務。
這些新政,涉及政府職能的改變,在其他地區是少有的。
從客觀上講,這其實是擺正了政府部門的位置,也是對於“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認同。
不過,檢驗檢疫局一位處長的幾句肺腑之言,讓飛起來的夢想回到了地面上。他説,去年,當地政府和總局領導會面,相談甚歡,才有了上述改變。他於是建議,“大家離著很近,多組織領導聊聊,還會有更大幫助”。
當地生物醫藥産業跨過進出口的門檻,原來還有這麼個緣由。這是早先不曾細想的。
這位處長不是明白地説,“現在,一刀切的查驗方式,還是幾十年前的做法,早該改變”嗎?既然如此,改變怎麼還要地方攻關?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無論出於怎樣的考慮,各地政府是否要更多地“拜碼頭”?
其二,主管部門敢冒風險。
對於這一點,當地主管部門一位負責人説,“政府做了不少不該政府做的事,用特殊手段解決了問題”。
這話要從2011年底説起。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管理規定》,不少省市衛生局暫停為醫療機構以外單位辦理特殊物品出入境證明。
不少企業叫苦。當地主管部門很負責,幾次到衛生局協調,為企業開闢了綠色通道:只要該主管部門蓋章,出具相關意見,衛生局就開展受理、審批事項。
很多人為此叫好。該主管部門負責人也不無得意。不過問題又來了。
這事兒首先涉及暫停證明是否合理。面對全國,通盤考慮,暫停如果合理,這種“敢冒風險”,就擾亂了國家管理秩序;如不合理,各級政府應組織調研,拿著結果向上反映。
再者,衛生檢疫有其專業性,該主管部門懂嗎?不懂,怎麼蓋章,怎麼擔保?蓋了章,就能辦理,衛生局何用?而且,受理、審批事項的大權,全賴外行部門蓋章,會不會滋生腐敗?
當然,從目前情況看,這些還是假設。不過,如不加防範,一切也並未危言聳聽。
這裡不是要批評誰。在轉型年代,很多做法還不成熟,這些急不來。而且,做事總比不做強。當各地進出口下滑時,這裡生物醫藥産業的態勢,讓人們看到了新政的價值。不過,也不能忘記,如果過於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理性,終究是有隱患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