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各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特色各異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般認為,現代國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1834年英國通過《新濟貧法》為起點。在隨後近180年的時間裏,西方國家不斷調整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公共服務體系。

  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實行“公平與效率兼顧型”公共服務體系,主要特點是在政府調節分配前提下,建立以個人自助為主,政府補助、商業保險為輔的公共服務體系。英國、法國和北歐國家普遍實行“公平主導型”公共服務體系,強調以政府為主體,實行對全民的普遍保障,覆蓋面廣,服務項目多,層次高,帶有濃厚的均等化色彩。

  新興工業化國家中,韓國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強調避免由於過高承諾而導致財政負擔過重,因此重點抓好基本收入、基本醫療、基本教育和基本居住4個方面的保障,在這些領域內實行“全民皆享有,沒有城鄉差別”。新加坡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一是建立以中央公積金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系,並從簡單的養老制度發展為包括養老、住房、醫療等在內的綜合社會保障制度;二是政府集中力量重點救助最困難的社會群體,強調政府在扶貧解困中的主體作用。

  拉美主要國家曾保持長達30年的持續增長,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發生嚴重經濟危機。分析普遍認為,長期未能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公共服務體系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等,是其經濟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為我國提供了有益借鑒。一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應適時加快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這對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至關重要。二是必須立足本國國情,不能盲目照搬別國模式,也不能超越實際承受能力。三是要不斷加大投入,形成以保障公共服務為重點的公共財政體制,同時防止因提供過度社會福利導致財政危機。四是不斷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形成多元化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在保證政府承擔公共服務主導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作用。

熱詞:

  • 公共服務
  • 體系建設
  • 公共財政
  • 新濟貧法
  • 基本醫療
  • 公積金
  • 社會保障體系
  • 主體作用
  • 維護社會穩定
  • 商業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