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利率市場化需要重新定位各方角色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央行兩次降息後,這些情形逐漸增多:絕大多數銀行選擇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以應對存款流失;存款長期化現象趨於明顯;銀行辦理轉存的客戶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資金掮客從“拉存款”改行為“拉貸款”,為銀行找尋資金回報更高的貸款方。

  政策的調整和諸多的市場變化,都被視為向利率市場化的邁進。但是,稍作深入觀察就會發現,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首先,銀行對於目前利率市場化的準備明顯不足。隨著市場的變化,一年期存款作為基準利率指標的功能有所減弱,此次利率調整中,商業銀行雖然表面上迅速跟進“允許存款利率上浮至1.1倍”的政策,顯示出對存款利率上浮有著強烈的衝動。但實際上,不少商業銀行的中、高層人員對存款利率的“一浮到頂”多有抱怨,認為這並不是“主動市場化”而是“被動市場化”,認為銀行作為負債方的應對能力不高,幾乎沒有主動性避險工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家銀行在各地分支機構的客戶情況和經營成本多半是不同的,卻推出同樣的存款資金價格,這一點很難説是市場化的行為。

  其次,利率市場化有可能導致商業銀行客戶的結構性失衡。由於資金成本上升,銀行很有可能將按照風險收益比來配置信貸資源,極有可能更多地傾向於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那些低風險、低回報的客戶將更加難以拿到貸款。

  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利率市場化後銀行授信行業集中度過高的可能,地方監管部門曾對此進行過討論: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對銀行貸款投向的行業設定嚴格的比例要求,如對平均回報率較高的房地産行業,在銀行貸款總額中設定最高投放比例,超過一定比例則採取監管措施。但實際上,如果據此來設定每家銀行具體的房地産開發貸款額度、小微企業貸款額度等,操作上將有難度。

  儘管商業銀行客戶結構性失衡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結果,但這種失衡將非常有可能有悖于目前或未來的信貸扶持政策。比如水利水電建設類貸款,可謂是低風險、低回報的貸款業務,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銀行缺乏相應的動力,但對於這種政策扶持的項目銀行又無法拒絕,因此矛盾就在於此。

  基於以上兩點,可以預見,我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巨大,監管層與商業銀行的角色定位與分配的問題亟待解決。

熱詞:

  • 利率市場化
  • 利率調整
  • 存款利率
  • 一浮到頂
  • 商業銀行
  • 結構性失衡
  • 小微
  • 基準利率
  • 央行
  • 房地産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