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信貸結構“短多長少”亟須調整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陳瑩瑩

  各項數據顯示,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依然“短多長少”。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6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74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3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93億元。中長期貸款佔比仍然較低,顯示出固定資産項目貸款有效需求不足,短期貸款衝量佔額度的做法明顯。與此同時,不少銀行業內人士對下半年宏觀經濟走勢表示悲觀。因此,即使當前的信貸需求不斷改善,商業銀行的放貸動力仍顯不足。

  信貸結構的改善,需要自上而下的多方配合和努力。信貸投放的貸款指標作為貨幣現行指標,當前數據超預期的回升,表明前期“穩增長”的政策效應發揮作用,信貸需求疲軟的局面也將不斷好轉。換言之,改善信貸結構,仍需更多政策引導和支持。

  一方面,過去一年,由於信貸政策偏緊,市場上的流動性不足,實體經濟和企業資金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利潤也由此收縮。當前的“穩增長”政策導向已經十分明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相關部門仍應繼續釋放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引導銀行信貸投放于實體經濟運行長期需要資金的領域。考慮到近期國內通脹壓力明顯減輕,下半年貨幣政策應趨於中性偏松態勢。另一方面,信貸結構改善還需要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包括結構性減稅、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等。

  就銀行自身而言,此前央行非對稱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利差作出調整,導致銀行利潤受到一定影響,信貸結構“短多長少”並非長遠之計。可預見的是,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家銀行未來在具體業務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銀行必須儘早自審傳統的信貸結構、投放領域,並逐步摒棄以存貸款利差為主的傳統盈利模式,加快改善銀行信貸結構。

  與此同時,銀行信貸結構中的中長期貸款,以往多傾向於投放在房地産開發、能源、資源等傳統領域。業內人士表示,大比例的信貸投放于某些傳統行業,極有可能由於調控政策導向、國際市場劇烈波動等因素,給銀行帶來違約甚至是不良率上升等風險。

  從長遠來看,信貸結構亟須調整,中長期貸款也應更多投放于符合國際宏觀調控政策及産業結構升級方向的領域。比如,加大消費信貸投放力度,將節能産品推廣、新能源産品消費領域作為信貸支持重點;不斷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全面加強“三農”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尤其是針對科技型、生態型等具有高附加值和帶動效應的農業産業化企業給予信貸傾斜。對銀行而言,信貸結構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銀行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也需要隨之提高。

熱詞:

  • 信貸結構
  • 信貸投放
  • 中長期貸款
  • 短多長少
  • 實體經濟
  • 三農
  • 結構性減稅
  • 銀行信貸
  • 央行
  • 房地産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