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次新股“變臉”需監管智慧更需改革決心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郭成林○編輯 孫放

  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歷來為A股痼疾。但隨著中小板、創業板的高速擴容,IPO剛不久的次新股業績“變臉”的情況日甚——案例增多、幅度增大。

  造成這一現象,表因是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與企業經營環境的持續惡化;但深刻拷問的,乃是新股發行過程中,企業、保薦機構、詢價機構、研究機構等各利益主體信披責任的缺失。最終,考驗的是制度設計者的公心與智慧。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年初至今,共有53家公司登陸創業板,目前均已發佈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3家預減,佔四分之一。這13家業績下滑公司中,有8家是5月份之後上市的,即業績變臉公司中逾六成上市才短短兩個月。

  這些公司中,最為惡劣的案例是珈偉股份,公司7月14日預告上半年凈利潤為240萬至340萬元,同比降94.12至95.85%。今年一季度,公司還盈利1800萬元,因此其二季度凈虧損約1500萬元。這樣的業績已不單單能用“滑坡”二字來形容。

  由此上溯,珈偉股份實際是1月11日通過發審會,5月11日登陸創業板。據招股書披露,珈偉股份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為5780萬元,而全年凈利潤卻為5731.55萬元,下半年業績幾乎為零,已屬“帶傷”上市。

  更惡劣的是,今年5月,不少券商捧場珈偉股份上市,預測其今年業績將在8000萬以上,如今均成一地雞毛。

  A股IPO利益鏈上,從詢價、定價到掛牌,呈現于投資者面前的上市公司可能判若天壤——對業績風險搪塞失語的招股書、天花亂墜的保薦機構詢價報告、盲從樂觀的券商研報、以及掛牌後上市公司快速變臉的財務報表。

  對此,一方面,仍需加強對IPO市場的監管與懲罰力度。

  另一方面,更要正視經濟週期、行業變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繼續通過首發審核制度的改革,趨近IPO市場化的改革目標。

  未來,面對行業蕭索、業績下滑的企業,若如實披露風險和業績,能否由市場“批准”上市?

  在最近的保代培訓上,監管層已表態:IPO審核核心是業績無明顯操縱跡象,只要符合發行條件即可。審核中,基本沒有因為盈利低而提請發審委關注的案例,關鍵是提高財務信息透明度;風險披露越深刻全面充分具體,通過可能性越高;不擔心業績波動的公司,反而非常擔心報告期內高成長的公司。

熱詞:

  • 次新股
  • 新股發行
  • 監管層
  • 改革目標
  • 創業板
  • 滑坡
  • 上市公司
  • 凈利潤
  • 招股書
  • 業績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