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經過煤價6月份大跳水後,煤炭發展“黃金十年”已經過去的説法傳遍坊間,但業內專家普遍不認同上述説法,他們認為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才剛剛起步,短期內無法實現。高耗能行業需求未來2年~3年內依然旺盛,煤炭仍有“含金量”。
過去的十年,是煤炭産業發展的好時期,煤炭産量每年以約2億噸的速度增長,十年來增加了約20億噸,累計增長率達到9.5%,煤炭價格也在持續上漲。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朱耀年表示,煤炭供需形勢趨緩,並不表明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是國際宏觀經濟缺乏穩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影響,導致能源密集型産業發展放緩,但煤炭供需未來仍會向偏緊格局轉換。
這在歷史上有經驗教訓。例如2009年,前7個月用電還是負增長,但沒到年底,煤電油氣已是全面告急。因為電力供需相對寬鬆的時候,高耗能産業往往有加快擴張的衝動,這也導致由相對寬鬆到全面緊張的轉換也十分快速。
“當前中國經濟處在經濟增速的轉換期,大體進入從高速增長階段轉換到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化期需要2年~3年時間。從現在開始,煤炭需求進入變動相對劇烈階段,但是需求規模仍會進一步擴大,預計到‘十三五’之後,需求下降將會有明顯回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鬱松表示。
鄧鬱松認為,從發達國家情況來看,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仍然比較低,能源消耗仍然處於增長階段。從中長期看,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工業煤炭消耗量變化大,回落明顯,但是第三産業煤炭消耗比重將大幅上升,帶動人均煤炭消費增速上升。
“我不認同煤炭黃金十年已過去了的説法,因為國民經濟轉型才剛剛起步,短期內無法實現,高耗能行業需求將依然旺盛。”中電聯高級工程師薛靜認為,到2014年之前,鐵路運輸瓶頸對煤炭外運的制約始終存在。儘管煤炭短期下跌不止,可能會引起煤炭産業上下游關係的逐步調整,但是中長期看供需偏緊的格局仍會存在。
花旗環球銀行大中華聯席主席朱勇認為,目前進口煤炭替代國內煤炭已經達到了極限,進口量大幅增長將告一段落,美國動力煤對中國的出口影響並不大,僅佔到中國進口量的2%左右,而且其中65%是焦煤,市場擔心的頁巖氣並不會對煤炭形成替代關係。預計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發電量佔比只會增加到5%,不會成為主要的發電來源。國內煤炭供應國內火電企業仍將佔據主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