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涉農金融機構應避免不良貸款上升為大面積呆壞賬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2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農村金融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來自中國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底上升至4382億元人民幣,連續兩個季度呈現反彈態勢。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正逐漸暴露,銀行資産質量壓力漸顯。在這炎熱的夏季,不少涉農金融機構卻感到了絲絲冷意。

  當下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下行時期,而銀行不良資産的悄然回升,不禁使人們擔心:在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背景下,銀行不良貸款會不會進入“上升通道”。

  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四季度環比增加103億元。除大型銀行外,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及外資行的不良貸款均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其中僅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末就增加45億元。

  從銀行業整體來看,上市銀行中,一季度浦發、民生、深發展和興業銀行4家銀行出現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環比“雙升”的情況。而目前,長三角、珠三角不良貸款上升的情況並沒有太大好轉,銀行信貸資産質量下降的風險還在增加。

  據浙江省銀監局調研,由於局部地區産業空心化和資本虛擬化趨勢,民間借貸相關信用違約風險正向銀行體系蔓延。溫州地區170家涉及銀行授信的企業主出走事件中,因介入産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産等投資投機領域、涉足民間借貸等導致信貸資金出險的超過七成,九成貸款反應為不良。溫州地區去年9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出現“雙升”,自0.34%升至1.99%。

  近來銀行不良貸款加速出現,固然是經濟放緩所致,也是上一輪信貸放鬆亂投資的後果,但更重要的原因出在銀行業公司治理和內部風控機制上。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和短期效應的情況仍然存在,銀行放貸過多地依賴擔保、企業互保等形式,沒有盡到自身審貸和風控責任而導致的不良貸款潮,都説明銀行業改革遠不到位。

  無疑,宏觀經濟可能適度放緩,需注重緩釋風險影響;而經濟增長將可能主要由消費拉動,需要銀行優化創新風險管理手段。

  我們認為,國內經濟轉型艱難推進,儘管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規模再次上升幅度較大,但國內趨緊調控政策的微調、通脹擔憂下的政策運作空間、更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都屬於可控、可調因素。

  農村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創新還款方式,避免因為催貸、斷貸引發更嚴重的小企業融資鏈危機,同時提升小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審慎檢查自己的信貸投放政策,做好這些不良貸款的跟蹤、預警和建立應對預案的工作,避免這些局部性的不良貸款上升為大面積呆壞賬。

熱詞:

  • 上升通道
  • 不良貸款餘額
  • 涉農
  • 呆壞賬
  • 雙升
  • 股份制銀行
  • 上市銀行
  • 民間借貸
  • 農村金融機構
  • 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