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國際市場的壓迫下,我國7個省市率先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並將於2013年底在試點省市啟動碳交易市場,2015年建成全國性市場。然而現有試點主要還停留在研究階段,市場也無強烈需求,碳交易市場嚴重受阻。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建議率先在電力行業推廣碳排放權交易,促進碳交易市場順利建設。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認為,中國碳排放量佔世界總排放比重超過40%,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勢在必行,這不僅是節能減排的基本要求,還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碳排放權交易主要涉及電廠、煤炭、供熱、石化和有色冶煉等企業,這些碳排放量較大的企業能否順利開展碳排放交易將直接決定著我國碳交易市場的整體建設。
不過,電力行業試行碳排放交易卻很難産生實質性效果,原因如下:一方面,碳排放權交易涉及到電價問題。我國電價主要是由政府主導,採取成本加成等原則制定,而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及售電價格之間不存在有效聯動機制,電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力的最終價格,這導致中小企業和普通民眾利益受損嚴重。推行電價形成機制改革要從根本上破除電網巨頭的壟斷地位,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另一方面,電力行業的發展處於低谷期,國家鼓勵煤炭企業和火電企業實行兼併重組,建立“大而強”的優質企業,這嚴重損害了中小企業的利益。目前電企的負債率已經高達80%,資金流通性不足,企業盈利能力差,經營管理漏洞百齣,産業升級滯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電企在自身陷入困境之時很難對碳排放權交易産生興趣。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碳排放權交易是一項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的舉措,對國家節能環保、走集約型發展道路有重大意義。我們在大力發展本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同時,還應多借鑒學習國外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如歐洲實行能源價格市場化從而促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化,同時,我國應針對不同産業和不同區域採取有差別的措施,因地制宜的推動碳排放權交易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