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農村金融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意味著嚴格的存貸款利差管制出現鬆動,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全面提速。面對這一市場呼籲已久時刻的到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倒顯得有些措手不及,從各家銀行幾天內不斷調整存款利率現象就可見一斑。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改革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也是可喜的一步。利率市場化不僅將對銀行業的盈利模式提出巨大考驗,而且更考驗金融機構的創新精神。但利率市場化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而是為了鼓勵銀行的産品創新和綜合化經營,理順資金配置的價格機制,促進商業銀行加快轉型發展。銀行業只有進一步優化收入結構、增加金融市場及中間業務收入佔比,通過更多金融産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來提高競爭力,才是銀行業轉型的出路。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創新的基礎和前提,金融創新是利率市場化的有力保障。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應鼓勵金融創新。其中除了銀行自身效率提升,還包括銀行市場競爭格局、監管機構監控能力、資金供給規模結構,以及貨幣政策與經濟週期匹配程度等幾乎全方位優化創新。

  利率市場化將推動銀行業的洗牌和創新,農村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壓力可能加大。

  農信社包括農商行、農合行,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居壟斷支配地位。但由於競爭主體的缺失,難以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部分農信社仍然固守原有理念沿用傳統模式開展業務。農信社創新産品大同小異,産品之間存在著較強的替代性,金融創新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體現和發揮,創新力度有待提高。

  同時,農村金融專業人才匱乏,缺乏具有深厚金融理論基礎和精通銀行實務的專業人才,更缺少既熟悉傳統金融業務,又熟悉投資和風險管理等現代銀行業務的複合型人才,使農村金融創新的理論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處於較低的層面。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差,制約金融創新能力,也使得農信社在利率市場化的軟環境中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改革的深化,農村金融機構創新能力顯著提高,農村金融機構在小微企業貸款和“三農”服務中有著無窮的創新空間。

  金融創新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靈魂和驅動力,全力推進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是破解農村地區融資瓶頸的重要途徑。各地金融機構在推進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特別是在信用建設、抵押擔保機制、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看到,創新力度不足、觀念落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産品和服務方式同質化等問題仍普遍存在。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是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的需要。

  

熱詞:

  • 金融創新
  • 存貸款基準利率
  • 金融理論
  • 金融産品
  • 金融改革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農信社
  • 金融業務
  • 創新空間
  • 創新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