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遮羞布終於揭開。光大保德信昨日公告稱其第一隻短期理財基金首募規模僅有8.24億元。這與匯添富首只産品匯添富理財30天首募規模相差竟達29倍之多。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效應”在光大保德信這裡明顯失效。
光大添天利季度理財基金與華安雙月鑫於本月12日同時結束募集。然而時隔多日,光大也遲遲未能發佈基金成立公告。期間業界猜測紛紛,稱該基金募集情況可能不太理想。不出預料,光大昨日發佈的成立公告顯示,添天利季度理財基金首募規模僅有8.24億元。
同樣是第一批獲准申報短期理財基金的公司,光大的首只産品與匯添富的首只産品匯添富理財30天首募244億元的規模相差了近29倍,與華安月月鑫首募182.2億元的規模也相去甚遠。從三家公司最近發行的産品來看,6月8日結束募集的匯添富理財60天首募規模仍有160億元之多;雖然比不上第一隻産品的發行量,但6月12日結束募集的華安尚且也有55億元。光大添天利僅有個位數的募集額,實在與當前短期理財基金的熱度極不相稱。
事實上,8.24億元的規模不僅不能讓光大與匯添富和華安一樣憑此類産品實現規模“膨脹”,而且在今年債基普遍暢銷的情況下,這一規模還遠不及一些非短期理財類債基的銷量。公開數據顯示,同在昨日成立的易方達永旭添利和農銀匯理信用添利分別募得16.85億元和9.72億元。稍早前成立的易方達純債、建信轉債增強募集額更是達84億元和52.8億元。
“在監管層放開之後,所有公司都可以上報,失去‘稀缺’概念後的短期理財基金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分化現象,並非所有公司的産品都能叫座”,某基金分析師對此表示,此外,面臨着目前銀行間資金利率不斷下降的局面以及未來債市回調的壓力,此類産品的市場“錢景”仍待檢驗。匯添富和華安兩家公司陸續發行的産品募集規模也都呈現出下降趨勢,華安後發行的兩隻産品募集規模之和還不及第一隻産品單只首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