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奶粉,能讓我放心嗎?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記者舒靜、金小茜)就在“乳品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的聲明還“餘音繞梁”之際,伊利嬰幼兒奶粉又爆出“汞含量異常”事件。這無疑將再次證明:消費者的信任,並不建立在言之鑿鑿的承諾或保證上,而是取決於實實在在的品質與標準。

  儘管伊利在質檢總局通報之後,立即發佈緊急召回公告,並承認汞含量有異常的事實,但其態度仍然備受質疑。而追究這一事件的根源,有兩方面的責任無法推卸。

  一是企業。業內人士分析稱,汞含量異常的原因無外乎加工或原料環節存在污染,而內蒙古質監局的檢測結果也顯示,汞含量異常與乳清粉原料有關。對企業而言,無論原料從何而來,這道關究竟是如何把守的?為何檢測如此疏忽和滯後?部分問題産品流入市場後半年才召回,又如何保證消費者利益,企業又該採取哪些補救和補償措施?

  二是標準。伊利公司的公告中稱,“國內外尚無乳粉中汞含量限量的標準”,因此只是汞含量異常,而不能稱為“汞超標”。資料顯示,我國曾有嬰幼兒食品的相關標準規定,嬰兒配方乳粉中的汞含量不得超過0.02mg/Kg,但之後修改的標準卻未對相關指標作出規定;而《食物中污染物限量》的國家標準也僅僅規定了鮮乳等食品的汞限量,並未對嬰幼兒配方食品進行規定。

  標準的缺失令消費者不解:如果汞屬於違禁添加物,在制定標準時是否可以效倣部分國家的做法,僅在國家標準中列出准許使用的添加物,而不是一一列舉違禁添加物?而如果食品中的汞無法避免,又是否應對食品尤其是嬰幼兒食品中的汞含量進行嚴格限制?畢竟,標準是確保消費者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低的門檻。

  汞奶粉事件之前,有人強調中國乳業的成就與國産奶粉的品質;事件發生後,也有人聚焦風險監測體系的靈敏有效。然而,一次次類似的事件表明,目前乳業還處於最艱難的“坡起”階段,如果還不繃緊神經開足馬力,關注于最核心的品質問題,而是過早“松手剎”、轉移注意力,誰能保證,本就脆弱的消費者信心不會“一瀉千里”呢?

熱詞:

  • 汞含量
  • 奶粉事件
  • 汞超標
  • 添加物
  • 食物中污染物限量
  • 嬰幼兒食品
  • 嬰兒配方乳粉
  • 嬰幼兒奶粉
  • 消費者信心
  • 風險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