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媒體昨日報道,一份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的中銀研究團隊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所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産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衝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因此建議實施延遲退休年齡、國有股劃撥、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緩解壓力。
這個數字着實嚇人,而且近在眼前,膽小的以為中國的養老金支付崩潰在即,不由得對於人保部不久前拋出的“推遲退休年齡論”也好感倍增,這已經不僅是世界必然趨勢了,而且也是中國必然趨勢了。有點為人保部觀點造勢的感覺。雖然不同的部門對於養老金缺口給出不同的口徑,但18.3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還是比之前的推測區間高出太多。2011年的養老金還是人保部口中的“略有盈餘”,怎麼一兩年工夫就能出現如此鉅額缺口呢?我們的養老金也不是説驟然就提高了覆蓋率。
任何一項政策,相關部門可以調研,可以發言,但是不能認為自己調研了就有十足的發言權了,不能認為自己發言了就可以一言堂了,養老金這樣牽涉面如此之廣的問題,並不是説跟國家發改委等幾個部委關門協調一下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養老金政策要交由全社會討論,要有一套令公眾可以知情、參與、監督的程序過程。此前,人民網已經發起了“人保部擬適時建議彈性延遲領養老金年齡,咋看?”的調查,逾40萬的網友參與投票,其中93.3%的人投票反對。在其他網站相關調查中,反對者也佔到相當比重。
儘管對其報告中的養老金缺口數字持以異議,但對其提出解決辦法之一的“國有股劃撥”卻是比較贊同。由養老金缺口推導出推遲退休年齡,並不是一個必然的邏輯,其可能只是一個最容易做出的選擇。國外政府並不存在着龐大的國有資産,所以面對養老金缺口能想的辦法不多,只能厚着臉皮要求公眾延遲退休。而在這一點上,我們是有中國國情的,那就是我們有着龐大的國有資産,而且是盈利頗豐的國有資産,正是需要證明自己負責任形象的大好時期,怎麼就不被有關部門所想起呢?當然,國有資産補賬養老金,並不是説將國有資産一賣了之,而是提高那些世界500強榜單常客的國有企業的紅利上繳比例,讓國企發展的成果為全社會成員共享,而不僅僅只是企業內部員工。事實上,當前養老金的缺口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歷史的欠賬,當年國企並沒有為職工預留養老金,而是被計入到了擴大再生産的資本當中去。所以對於資助養老金,國企既是社會責任的體現,同樣也是歷史責任的擔當。
國企的成長和壯大,依賴於政策的保護和資源的傾斜,依賴於公眾讓渡一部分市場效率,所以其高額的利潤和紅利既是取之於民,更應用之於民,概因其是全民的財富。正是基於此,國企財富應該與國家財政一道成為養老金資金池的最後擔保人。所以,如何彌補養老金缺口,我們不能只將視線聚焦在推遲退休年齡身上,改革的成本理應由全社會共同承擔,老百姓、國企、公務員都是這其中一員,每個角色都不能是“一個人在戰鬥”。(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