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曹中銘:券商憑什麼拒絕“減負”?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4月30日,滬深證交所和中登公司宣佈,降低A股交易的相關收費標準,總體降幅為25%,調整後的收費標準于6月1日起實施。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多地調查發現,6月1日之後絕大多數券商紛紛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對,大打“太極”拒絕為投資者減負。

  來自證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滬深兩市股票總成交金額為42.16萬億元。這意味著去年滬深交易所共收取經手費90多億元,如果按照調整後的標準0.087‰計算,那麼2011年經手費將減少約20億元。毫無疑問,20億元不是個小數目。如果券商將之截留,等於將本該屬於投資者的利益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正如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所言,降低A股交易相關收費,將明顯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減輕投資者負擔。顯然,監管部門的降費對像是投資者,而不是券商,更不是將降低收費標準變成券商的利潤增長點。然而,眾多券商卻揣著明白裝糊塗,或故意曲解,或拒不執行。

  目前的中信證券,堪稱券商中的“大哥大”,其在2011年報中曾自豪地聲稱“我們依然在各項業務上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但在此次的降費行動中,中信證券顯然沒有“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相反,針對減負問題,中信證券既不回應,也未執行減負政策。

  在未掛牌上市以前,中信證券與其時的長江證券,無論是規模還是市場影響等諸多方面,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而在發行股票實現融資以後,中信證券不僅將長江證券遠遠地拋在後面,並且一躍成為券商“領頭羊”。應該説是資本市場培育了中信證券,是350多萬在中信證券開戶的投資者成為其堅強後盾,為中信證券成為行業龍頭默默地奉獻著。

  俗話説,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雖然在資本市場中“利”字當頭,但該回報還是要回報。因此,中信證券對執行監管部門的規定,不僅應該支持,更應該積極付諸行動。更何況,此次的減負是監管層給市場中的投資者減負,而不是中信證券給投資者減負。退一步講,在券商佣金大戰常常爆發的背景下,中信證券即使是自己“割點肉”回報資本市場與在其開戶的投資者,又有何不可呢?作為券商的龍頭,面對著2億元減負款,中信證券的眼中不能只剩下利益吧?至少,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不能“被忘卻”吧?

  其實,除了中信證券,有券商不執行減負政策的理由,竟然是降費通知由證交所與中登公司所發,而不是來自證監會。但不應忽視的是,在降費的當天,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專門為之進行過表態。雖然通知來自交易所與中登公司,但其實明顯包含著證監會的用意在內。某些券商把“麵包”不當“乾糧”,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惡意為之?而為投資者減負變成了為券商增利,在這一切的背後,説明A股市場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已到了何種瘋狂的程度,事實上也是市場的一個寫照。

  為投資者減負遭到券商拒絕,如果此次的通知不是降低相關收費,而是提高收費標準,各家券商還會紛紛説“不”嗎?

熱詞:

  • 券商佣金
  • 中信證券
  • 投資者
  • 證監會
  • 滬深
  • 腰包
  • 乾糧
  • 太極
  • 麵包
  • 中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