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期,國內期貨市場創新業務風生水起,成為行業內關注的焦點:境外期貨經紀業務籌備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客戶資産管理業務(CTA)試點即將推出;專業化的期貨投資類基金試點正在積極推進;在個別成熟期貨品種上延長交易時間正在研究;將支持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股票發行上市;基金專戶有望在6月登陸期貨市場;期權推出已是“萬事俱備”,業內人士呼籲推出期權交易、外資參股境內期貨公司的大門有望重啟……
如何使這些好消息變成實實在在的利好?如何將這些新舉措變成推動行業發展、更好服務産業的助推器?有些問題值得我們冷靜思考。
首先,分類監管標準不是創新業務標準 。分類監管是對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合規運作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應該説,通過這幾年的分類監管,期貨公司合規運作的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事實上,分類監管靠前的期貨公司總體而言綜合能力相對來説都較強,因此也就出現了許多業務資格與之挂鉤的情況。除投資者保障基金應按分類監管評價標準收取合理外,營業網點的增設、創新業務的試點統統都與“分類監管標準挂鉤”,似乎分類標準是一切期貨業務的前提性條件,大有分類監管評價低的公司就一切都差、就不能有任何創新業務的趨勢。顯然,將分類監管的標準與創新業務試點標準畫等號是錯誤的,允許哪些公司進行創新業務試點,除了要看公司的風控能力、合規運作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哪些公司具備了該項創新業務先行先試的專業能力和試點條件。
其次,創新業務試點更要注重其專業能力。每個期貨公司在發展歷程中,都會根據其股東背景、管理團隊能力、擁有的資源形成了各自的經營特色,分類監管標準高的不可能樣樣都強。反之,監管評價相對較低的公司肯定也有其強項。舉例説,有些期貨公司雖然規模大、分類評價高,但公司從上到下沒有一個有能力真刀真槍“做期貨的人”,如果選擇這樣的公司進行客戶資産管理業務(CTA)試點,必敗無疑。
又比如,以五礦期貨為例,中國五礦集團在境外有色金屬期貨業務方面處於國內頂尖水平,其規模之大、歷史之悠久,都是沒有可以與其相提並論的,而五礦期貨前身的實達期貨,又是最早設立香港分支機構、開展與倫敦金融交易所(LME)跨市套利的公司,在對LME規則的把握和境外業務人才的儲備上,都有相當成熟的基礎,而當前國內投資者境外期貨最大的需求就是LME的業務,顯然選擇五礦期貨進行境外業務試點效果一定會更好。
因此,在選擇創新業務試點的期貨公司時,應該説當前絕大多數C類以上的公司在風控能力、合規水平上都能勝任,恰恰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期貨公司在某項創新業務上的專業能力。
期貨業需要思想更解放、步子邁更大。不用説與國際比,在國內金融業各個子行業中,期貨業是管得最嚴、發展最慢的,期貨業這幾年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促進期貨行業發展的思想要更解放,步子應該邁得更大。從5月7日的證券行業創新大會上傳出的信息看,擬從11個方面出臺措施促進證券業創新發展,這樣看期貨行業在選擇創新業務試點公司時,思想也要有所轉變,應該讓更多的公司去試,同時讓更適合的公司去試。(作者:五礦期貨 姜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