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機構投資者 應成股市“定海神針”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4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安 寧

  股市正逐漸成為散戶“集中營”。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流通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賬戶比例高達85%,而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賬戶比例更是超過97%。這組數據説明,我國資本市場中投資者結構不均衡的現象十分突出,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偏小,沒有充分發揮其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步伐,儘快使其成為市場的“定海神針”。

  發展機構投資者對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完善我國金融體系和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的遠景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將“鼓勵合規資金入市,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作為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近年來,我國機構投資者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主,保險資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其他機構投資者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為促進資本市場的規範、健康和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從國際經驗看,要保證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機構投資者必須達到一定規模。以美國市場為例,其機構投資者佔比在50%以上,近30年來,美國股市儘管也出現過動蕩,但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觀念始終主導市場,確保了道瓊斯指數基本圍繞美國經濟走勢波動,並保持了長期牛市。

  與此相比,我國機構投資者的規模明顯偏小。數據顯示,從證券的持股比例來看,去年年底專業機構投資者佔比達到了15.7%。在交易金額方面,去年機構投資者交易額是7.8萬億人民幣,佔比是16.5%,其中投資基金佔比是16.1%;而個人投資者佔據了主導地位,交易額的佔比達到了83.5%。與之相對應的是,A股市場變得更容易出現大幅波動。

  從成熟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看,機構投資者的行為對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具備資金規模,技術及信息優勢,能夠做出相對理性決策。機構投資者一般是職業的、大型的專業投資機構,相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機構投資者擁有大量資金,並且都是由投資領域的專家進行專職投資管理和運作的,也沒有像散戶那樣頻繁的短期行為,進而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深諳國家的有關經濟政策和法規,經驗豐富,實力雄厚,在證券市場上影響很大。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組織形式,機構投資者的經濟理性決定了其目標指向是股東或基金持有者利益最大化。唯其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擴大資金實力以通過規模經濟來提高收益水平。故此,機構投資者必然會緊隨經濟和市場形勢變化來調整其投資的方向、規模和結構,起到穩定證券市場的作用。

  可以看到,監管層也正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步伐。中國證監會曾多次公開表示,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比重,積極推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適當加快引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資額度。而廣東千億基本養老金委託社保基金運營也被看做是地方養老金“入市”的破題。

  值得期待的是,監管層目前已明確表示,將推動出臺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稅收減免、遞延等優惠政策,鼓勵長期投資。這將為吸引機構投資者更大規模地進入A股市場創造良好的機制環境。

熱詞:

  • 投資者結構
  • 合規資金
  • 基金持有者
  • 資金入市
  • 資本市場
  •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 集中營
  • 流通市值
  • 穩定器
  • QF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