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4月28日,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正式開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國鐵建二十三局集團三公司承建的幹海子特大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鋼管桁架梁公路橋,它標誌著我國艱險山區高速公路橋梁建設的科研與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幹海子特大橋位於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境內的橫斷山脈,海拔2500米的托烏山下的安寧河、鮮水河地震烈度為9度的斷裂帶上,全長1811米、橋寬24.5米,橋面最大縱坡4%、最小曲線半徑356米、最高墩107米,設計36跨。
正因為地質條件複雜,設計施工難度大。因此,幹海子特大橋被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被交通部列為西部山區橋梁建設科技示範項目。
為了讓記者了解該橋的施工難度,中鐵二十三局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洪奇列舉了該橋梁建設的“四個第一”:一是世界上第一座最長的全鋼管混凝土桁架梁橋;二是世界上第一座最高的鋼管混凝土格構橋墩、組合橋墩、混合橋墩;三是世界上同類結構中單聯最長的連續結構梁,該橋第二聯(19跨)共長1044.7米,其中最大跨徑達62.5米;四是第一次全面採用鋼纖維混凝土施工。
面對困難怎麼辦?二十三局集團三公司黨委書記李治強與項目總工程師楊毅等,帶領一批科研人員,在創新上下功夫,一次又一次提出新的施工方案,並多次邀請全國各地的橋梁專家、學者13次召開論證會。
施工人員在橋墩上搭建“焊接吊倉”,創造條件降低焊接環境的風速,使用碘鎢燈升溫和除濕,用人工影響作業環境的辦法解決惡劣氣候條件下高質量焊接與作業環境發生矛盾的問題。有些焊點若是不能在“焊接吊倉”中完成,他們就因地制宜,創新性地採用“棉被包圍焊”工法降風速。這些工法、工藝的創新,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高難度的焊接任務。
當建設者們架完梁後,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處於烈度為9度地震斷裂帶上的幹海子特大橋,將來不可預見的地震、狂風、汽車剎車等外擾力的影響,極易導致大橋搖晃,産生安全隱患,危害行車安全。參建的施工、設計、業主等單位的專家們,在墩與梁的交匯處焊接斜撐,化一點支撐為三點支撐,使44根斜撐織成了一張抗外擾力的加強網。
為了解決高空作業材料問題,二十三局集團還聯合多所高校共同研究成功高拋鋼纖維自密實混凝土,採用全新的材料、配合比、攪拌工藝,從高處拋下,不用振搗自密實,這種新材料、新工藝、新工法,在世界尚屬首次使用。
隨著幹海子特大橋的竣工,中鐵二十三局集團三公司一批科研成果脫穎而出: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12項,有3項適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授權,幹海子特大橋“QC”小組榮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
文/本報記者 齊 慧
通訊員 蔡崇金 黃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