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前兩天,家裏親戚來上海,正趕上家電賣場促銷,索性淘汰了舊手機,買了一款安卓系統的手機。新手機是觸摸屏,裏面又安裝了不少軟體,親戚第一次體驗了手機上網的樂趣,一口氣把各種新鮮功能用了個遍:用手機看新聞、查天氣預報、看GPS地圖、聽歌拍照,不亦樂乎。誰料,樂極生悲,當月賬單來了,卻把他們嚇了一大跳。月末用手機上網1天,手機上網費高達96.24元。
回到家鄉,親戚撥打了中國移動客服熱線,客服人員介紹説:你們沒有選擇手機上網套餐,流量費每兆10.50元,當天用了9兆左右,所以收取96.24元。客服表示,如果選擇包月套餐,5元錢就可以使用30兆上網流量。不過,親戚早已心生畏懼,徹底關閉了手機上網功能,直呼再不用手機上網。
上網套餐30兆5元錢,等於每兆流量只需0.17元。套餐價與非套餐價相比,相差61.8倍。雖説這是當地移動公司的定價,但即便在上海,是否參與套餐,其資費也並不相同。對不知情的消費者而言,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交了一筆不菲的“學費”。
這幾年幾大移動巨頭紛紛宣稱降低了資費標準,但為何不直接降低各項服務價格,而要通過名目繁多的“套餐”來實現?既然有套餐,也就有非套餐,這兩者的差異,或許就能産生大量利潤。更何況,這套餐與套餐之間,還有值得改進之處。
筆者簡單瀏覽了運營商的官網,僅大類套餐就分為動感地帶、全球通、神州行3種,每種之下還有子套餐,什麼動感地帶短信套餐、動感地帶聊天套餐、動感地帶網聊套餐等等,子套餐下還有不同金額的套餐。儘管種類眾多,但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客戶只能獲取單方面的優惠,無法獲得全方位的優惠。比如,客戶選擇短信套餐,那麼發短信很優惠,但打電話就不便宜;如果選擇了聊天套餐,打電話是便宜了,但發短信就不那麼優惠。問題是,大多數人既要打電話又要發短信,但只能選擇一個基本套餐,這當中的遺憾和不便,也就轉化為運營商的利潤。
另一方面,套餐的金額設計也有講究。比如,手機上網的移動數據套餐中,有一檔是20元套餐,提供150兆流量,再往上就是50元套餐,可以享受500兆流量(超出後均1元/兆)。但20元和50元之間,並無其他品種。一些朋友屢屢抱怨,選150兆的吧,不夠用,超出的要額外花錢;選500兆吧,難以用足,感覺還是多花了冤枉錢。這種“低不成高不就”的尷尬,也存在於其他類型的套餐中。
各大運營商曾多次宣佈短信資費、通話資費已低至多少錢。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優惠都對應著不同的套餐,百姓有時難以直接或者同時享受到。看來,移動資費的真正降低還有“潛力”,而“優惠套餐”也還有許多繼續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