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政府不宜充當調結構主角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眾人皆説中國需要調結構。不過再往下討論,如結構由誰調、怎麼調?學界的看法就大相徑庭了。不久前參加論壇,會上有人主張結構應由政府調,我當即表示不同意。不是説政府可以袖手旁觀,而是受職能所限,政府實在不該擔當調結構的主角。

  政府的職能不過是四項:即國家安全、社會公正、公共服務與扶弱濟貧。歸總起來,政府要做的其實就兩方面:一是監管,二是服務。調結構也如此,政府的職責是維護競爭公平,至於結構怎麼調還得讓企業定,因為企業才是經濟活動的實際主體。

  我不主張由政府主導調結構的另一個理由,是調結構若由政府主導得有三個前提要成立:第一,政府要事先知道怎樣的結構是好結構;第二,政府官員要比企業家更關注市場;第三,行政調節要比市場調節更有效。問題是這三個前提成立麼?我本人的看法是否定的。想想吧,政府並非先知先覺,怎會提前知道怎樣的結構是好結構?

  説到官員與企業家誰更關注市場,是簡單的問題。官員坐在辦公室裏看文件聽彙報,而企業家卻在市場裏摸爬滾打,你説誰更懂得市場?再有,官員看錯市場自己不賠錢,無關痛癢;而企業家呢,一旦投錯了項目賠的是真金白銀,利害攸關他們不關注市場行麼?倒是第三點,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好一概而論,行政調節見效快,立竿見影,但卻容易一刀切;而市場調節雖非一刀切,但見效慢,遠水難解近渴。所以行政調節與市場調節哪個更有效要視具體情況定。

  綜合權衡,兩害相較取其輕,故政府不宜作為調結構的主體。可政府不作主體誰作主體?當然只能是企業。我的理由是,企業家比政府官員更關注市場,他們能根據價格變化去調整投資。

  有個問題我們不妨追問一下,今天的結構是怎樣形成的?近些年,我們一直在調結構,可結構為何總也調不好?説起來,原因當然是多方面,但不管怎樣,價格的行政管制怕難辭其咎。不是嗎?這些年各地對高能耗項目趨之若鶩,誰能説與能源價格管制無關?企業家不蠢,他們最懂成本核算,要是當初放開價格,能源價格高了,高能耗項目會有人爭先恐後地上麼?

  很清楚,要讓市場引導企業調結構,我們別無選擇,當務之急是要儘快放開價格。只要政府不再直接管價格,價格就能真實反映供求,商品比價就會趨於合理。這樣有了價格的指引,企業調結構自會水到渠成。由此看,政府放開價格的過程,本身就是結構調整的過程。因為産業結構最終要決定於商品的比價,而商品比價是否合理,關鍵又在價格是否反映供求。

  結構問題與供求密不可分,離開了供求談結構,不過是舍本逐末毫無實際意義。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結構問題的癥結在第三産業發展滯後,理由是與第一、二産業比,第三産業佔比偏低。奇哉怪哉!據我所知,政府從未管制第三産業價格,你憑啥説第三産業滯後?倘若第三産業真的滯後,供不應求價格一定上漲,價高利大企業怎會不投資呢?這道理説不通吧!

  值得注意的是,時下不少地方信誓旦旦,都表示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我不反對發展第三産業,但發展第三産業絕不能拔苗助長。否則大家一窩蜂,地區間沒有分工將來結構肯定會雷同。因此解決結構問題最後還得回到供求上來,就兩點:一是看市場需求(價格);二是立足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記者 王東京)

熱詞:

  • 高能耗項目
  • 結構調整
  • 結構問題
  • 政府主導
  • 發展第三産業
  • 能源價格
  • 商品比價
  • 主角
  • 供求
  • 比較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