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北京公立醫院改革,正是這種效果。
在上週末,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啟動,宣佈將取消藥品加成以降低藥價,同時取消掛號費、診療費,轉而建立醫事服務費制度,新增的醫療服務費則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醫保患者最高60元,非醫保患者最高100元。
方案一齣,拍磚的少,拍手的多。這其中的難度人所共知,但北京市拿出了“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改革決心。從“以藥養醫”轉向“以醫養醫”,患者受益,醫生也將會受益,受益不大甚至利益受損的將是醫療系統中的行政權力。我們知道,凡是涉及到行政權力自身的改革,都毫無例外地成為改革的難點。
讓醫生有尊嚴的工作,提供對醫生的正向激勵,是方案的點睛之筆。以藥養醫,不僅造成了醫生傾向於開大處方和貴處方,同時也因為收入的主要部分來自藥品加成,從而也懈怠了醫生的職業精神。因此,醫生的收入待遇與用藥脫鉤,醫生的職業價值得到尊重,才能更好地增益醫生的職業素質。而醫生的低薪金待遇,雖然不能成為收取紅包的正當理由,但是其在體制架構上確實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反向激勵,並伴生著醫生對自己職業的挫敗感。奉獻精神是指職業精神的奉獻,而不是指職業收入的奉獻。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只有在獲得了體面的收入,才能夠談得上體面勞動。
公立醫院改革是個環環相扣的解扣過程,解開第一個扣,就要解開下一個扣。取消藥品加成,自然就需要提高醫生服務價格,同時也需要加大財政對醫保的投入。但前者不能無限提高,因為這涉及到老百姓“看病貴”的民生問題,後者亦不能無限加大,財政不是印鈔機。這就需要再進一步的解扣,增加醫療資源的供給。醫療價格儘管有其特殊性,但也受市場供求關係規律的支配,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行業,能夠極大地緩釋當前醫療資源的壓力和醫患關係的緊張。如果只是把取消藥品加成和提高醫事服務價格簡單地進行置換,長遠來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為醫事服務價格也是有內生的漲價衝動,惟有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將這一價格調整到合理、合適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在醫療服務的供應方面,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多層次的醫院。
當然,在世界範圍內,醫療服務的供應和需求都是不對稱和不匹配的,總的來説,醫院、醫生相對少,而問診就醫的多。但是,盡可能地推動醫療供求關係向市場出清價格靠近,無疑是趨勢性的選擇。在具體國情的背景下,努力讓醫療成本盡可能的低。提高單畝産量是選擇之一,開荒辟田也是另一選擇,搭配著用,效果會更好。只有公立醫院改革到了取消醫療行業的行政性管制,其意義或許才可以相當於馬克思筆下商品到貨幣的那一“驚險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