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專家:科技與金融結合尚需政策支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緊密結合是推動産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從漢口銀行的科技金融實踐看,受一些內外因素制約,商業銀行開展科技金融業務仍然處於試點階段,信貸規模仍然偏小。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推動信貸資金流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積極性,相關部門亟須出臺三大配套支持政策。

  單獨考核科技貸款風險

  漢口銀行在開展科技金融業務的實踐中分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多“資産輕”,無法提供有形的抵押物、質押物。二是銀企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評估科技成果的貨幣價值和企業的風險特徵。另外,在對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跟蹤中也發現這些企業競爭力和生存能力較弱。

  針對科技金融業務存在的這些風險,部分開展科技金融業務的銀行缺乏擴大試點的積極性,業務規模較大的漢口銀行則內部制定單獨的效益考核機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漢口銀行董事長陳新民建議,相關部門應專門設計科技貸款制度鏈條,對於不良率、不良貸款核銷方法等統籌考慮,並出臺統一的指導意見。

  同時,為降低風險,還有業內人士建議在風險可控情況下,調整相關法律法規,啟動銀行“直投”試點。通過股權投資,分享早中期科技型企業成長成果,彌補債權風險。

  風險補償方面亟待破題

  由於銀行的信貸資金來源主要依賴於以負債形式吸收的公眾存款,一旦貸款或投資失敗將面臨着損害儲戶利益、導致銀行破産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銀行監管部門一直對向風險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持謹慎態度,破除這種態度有賴建立政府參與的風險共擔機制。

  業內人士建議,地方政府可建立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專項基金,也可將部分科技專項補貼補充到銀行科技金融業務風險補償基金之中,既減輕銀行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壓力,又使這批資金髮揮更大的效應。陳新民説,專項扶持資金沒有杠桿效應,如將其補充到風險補償基金中,則可發揮乘數效應,因為銀行機構一般按風險補償金乘以5倍的規模來放貸。

  知識産權交易需化繁為簡

  不少專家表示,推動銀行科技金融業務的開展,還需要使專利權、版權等貸款抵押品、質押品能夠有現金價值。這需要配套地建立專業快捷的知識産權登記、評估、交易平臺,使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抵押物能夠快速“變現”,既化解銀行的後顧之憂,又減少銀行與科技型中小企業間信息不對稱問題。

  武漢天捷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曦若建議,要規範知識産權評估機構及評估制度。在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的同時,提高知識産權評估機構的執業水平。針對目前知識産權質押登記分散在工商局、知識産權局、國家版權局等不同部門,且手續較為繁瑣的問題,武漢東湖高新區金融辦負責人汪志忠建議儘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登記公示系統。陳新民則建議銀監部門加強對知識産權質押貸款業務的指導與監管,儘快制定商業銀行知識産權質押貸款業務指引或實施細則,明確貸款授信審查、風險管理等主要流程,規範貸款操作行為。

熱詞:

  • 金融業務
  • 金融創新
  • 科技型中小企業
  • 支持政策
  • 風險補償
  • 直投
  • 科技創新
  • 抵押物
  • 系統性金融風險
  • 不良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