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證監會稽查人員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了江蘇開元(現名匯鴻股份)原控股股東江蘇開元國際集團涉嫌內幕交易案的偵破情況。
高送轉的背後
在2007年3月27日公佈2006年度年報及利潤分配方案後,作為“高送轉”概念股,江蘇開元迎來了連續兩個漲停。作為控股股東的開元集團,不僅在分紅和股價上漲中獲益,更是通過一筆曲折的投資,額外賺了一筆。而這,來自於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丁建明的精心設計。
乍看之下,江蘇開元利潤分配方案可謂豐厚,每10股送2股轉增7股派1元現金。可是,“高送轉”實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調整,對凈資産收益率沒有影響。“高送轉”後,上市公司股本總數雖然擴大了,但公司股東的權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然而,“高送轉”為伺機內幕交易者提供了一個美妙的故事,打開了炒作之門。
與2月27日江蘇開元送呈開元集團的利潤分配初案比,方案改動自有玄機。初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元”,調整之後,江蘇開元躋身“高送轉”概念股,轉送股力度相當給力,而股價的表現也十分給力,2月27日以6.35元開盤,3月30日以11.27元收盤。
其實,這是一個局。早已有消息靈通者入場佈局。調整分配方案初案的指令來自丁建明。作為開元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丁建明在開元集團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據開元集團其他董事、高管以及監事會主席證實,利潤分配初案調整之事在集團層面上未經集體討論。而經由開元集團對江蘇開元的控股權,丁建明的影響放大至上市公司,並給了其自導自演、提前埋伏的機會。
2007年年初,丁建明就向開元集團合作方陳某借用其控股企業“尚華建材”與“華遠投資”證券賬戶給開元集團使用,並安排從開元集團輾轉向上述賬戶轉入2000萬元資金,並指揮他人向兩名操盤手發佈交易指令,在內幕交易敏感期內買入了317萬股江蘇開元,並在確定分紅後陸續賣出,這筆曲折而隱匿的投資最終獲利1109萬元並全部轉回了開元集團。
如果不是一紙舉報,這1109萬元也許便從此改頭換面成為了開元集團的合法利潤,也變成了丁建明的經營業績之一。2010年9月,證監會決定對開元集團涉嫌內幕交易行為立案稽查。
真相拼圖
2010年10月,稽查人員進場。在經過10多名稽查人員約兩周的夜以繼日、週末無休的緊張工作之後,事實的冰山逐漸浮出了水面。
起初,丁建明本人矢口否認指使他人利用內幕信息交易股票為集團牟利,也不承認借用他人賬戶。但是,稽查人員已經從外圍獲得了關於借用賬戶、安排資金、下達交易指令的詳細證據,並從中獲知了借用證券賬戶的情況以及陳某的信息,而後,又迅速取得了出借賬戶方面的相關證據。
操盤者可謂小心翼翼。開元集團與陳某的公司素有正常業務往來,資金往來自然不少。從調取的銀行記錄來看,這筆交易資金從開元集團出發,第一站抵達開元集團控股子公司賬戶,第二站到了陳某的關聯公司賬戶。
就這樣,在正常業務資金往來的面紗下,途徑幾個過橋賬戶,抵達兩個證券賬戶,而在獲利落袋後,這筆資金及收益又沿著這條隱秘的通道回到開元集團。證詞、證據環環相扣,加上客觀環境證據,真相的拼圖完整起來。
就這樣,丁建明的精心策劃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違法交易所得的1109萬元將從開元集團賬上悉數交出,上繳國庫。2010年下半年,丁建明離開了開元集團。
據介紹,該案已移交公安機關查處,目前已偵查終結。考慮到刑事處罰優先追究的原則,證監會暫未對丁建明做出行政處罰。
開元集團利用“尚華建材”與“華遠投資”賬戶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交易“江蘇開元”股票,該行為違反《證券法》第76條的規定,構成內幕交易,同時涉嫌構成《刑法》第180規定的內幕交易罪。原開元集團董事長丁建明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有關規定,內幕交易行為達到“證券交易成交額累計在50萬元以上”或者“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額累計在15萬元以上”或者“多次進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等任何一種情形的,都達到刑事立案追訴標準。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強調,該案的查處再次警示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濫用自身控股地位,通過非法手段利用上市公司牟利,破壞證券市場運行秩序,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任何試圖掩蓋其犯罪形跡的行為終會被揭穿,希望潛在的違規者不要抱有僥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