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銀通沉浮:成也壟斷敗也壟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6: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企業家》雜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環球企業家》記者 沈旭文

  説到這張預付卡,就不能不提在發卡主體中佔有主要市場地位的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中銀通”)。

  2009年8月底,中國銀行、中國銀聯、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等三家機構共同出資在上海成立了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為4.5億元人民幣。

  這家帶有鮮明銀聯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成立後,首先依靠銀聯子公司銀聯數據的幫助,建立預付卡的發卡系統,隨後於當年12月中旬推出首張銀聯標準預付卡“銀通卡”,並借助全球銀聯的通用清算網絡和中國銀行的分行渠道,迅速在國內市場奪下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

  中銀通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國內其他主要商業銀行,一時間多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紛紛醞釀成立自己控股的第三方發卡平臺。這也令中銀通開始擔憂,銀行係第三方發卡機構出現相互競爭,極有可能嚴重削弱中銀通市場份額,並導致預付卡行業整體利潤率的大幅下滑。

  為此,中銀通在銀聯支持下也積極展開遊説,最終經過多輪博弈,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交行在內的四家大型商業銀行與中銀通簽訂協議,以二次融資的名義參股中銀通,並放棄了各自成立第三方發卡公司的計劃。

  按計劃,二次融資完成後,中銀通的註冊資本金升至14億元,股東包括中國銀聯及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等機構,不僅背景更顯赫,渠道優勢也會倍增。但這一計劃終未能全部實現。不過此期間,中銀通仍在預付卡市場上全面發力,並迅速取得江浙滬等多個區域市場的主導權。

  “2010年二季度到2011年二季度,銀通卡憑藉銀聯壟斷的聯網優勢,幾乎把傳統商場超市預付卡的生存空間擠壓殆盡。”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僅2010年一年,銀通卡的發卡金額大約有150億到160億人民幣,這樣的增速和規模在當時,都是競爭對手無法企及的。”

  此時,中銀通公司還開始進軍城市公共一卡通市場,先後以收購、聯名發卡等形式打入合肥、廣州等地的城市公共支付卡市場。

  然而,銀通卡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也引發了傳統商超卡發卡企業及大型超市零售企業的強力反彈。江浙滬多地的聯華、家樂福、八佰伴等超市商場紛紛以各種理由“不支持銀通卡消費”。本身發行有聯華OK預付卡的上海零售業巨頭百聯集團更向央行提出異議,認為中銀通借助銀聯壟斷渠道進行營銷的做法,顯然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利於預付卡行業的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中銀通主要股東中國銀行內部對於中銀通的不滿之聲也日漸高漲。“雖然中銀通是借助中行各個分行進行卡片銷售,但是中銀通公司卻將收到的購卡款集中存放于中行上海分行的一個支行中,這就相當於別的支行都是替這個支行攬儲,卻只收點微薄的手續費。”前述預付卡行業資深人士透露。

  面對與日俱增的內外壓力,中銀通也最終在2011年悄然進行股權變更。按照2011年8月中銀通向央行遞交的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示材料,銀聯在名義上已從中銀通公司退出。中銀通的股權結構已變更為中銀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0600萬元,佔比68%;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出資11400萬元,佔比25.33%;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000萬元,佔比6,67%。而中銀通公司最終也未能如願獲得央行第三批發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並於2011年年底逐漸停止銀通卡的發放。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銀通的興起是依賴於銀聯的全力支持,但也正是因為銀聯過分利用其壟斷地位,為中銀通護航,幾乎引發了全行業的不滿與批評,最終導致了中銀通如今的尷尬局面。”一位在預付卡行業中頗有地位的人士表示,“隨著中銀通的轉型以及銀聯標識預付卡的全面停發,銀聯介入預付卡行業的模式也勢必發生調整。”

  而前述預付卡行業資深人士則更直接地指出:“央行對銀聯標識預付卡日漸嚴格的監管表明,像中銀通這樣坐享銀聯壟斷資源的預付卡商業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未來銀聯要繼續在預付卡行業保持影響力,就必須加強與大型商超企業的聯絡與合作,進行合規創新。”

熱詞:

  • 中銀
  • OK
  • 預付卡
  • 壟斷資源
  • 銀聯
  • 壟斷地位
  • 環球企業家
  • 央行
  • 銀通
  • 第三方支付
  •    

    搜索更多中銀 OK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