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進出口雙放緩 政策放鬆預期漸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海關總署10日發佈的外貿數據加劇了當前對經濟放緩的擔憂。數據顯示,4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080.8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1632 .5億美元,增長4 .9%;進口1448.3億美元,增長0.3%;當月貿易順差184.2億美元。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4月份進出口雙雙增幅下降,進口下降幅度更大,從而導致貿易順差從3月份的53.5億美元擴大至184 .2億美元。進口幾乎停滯顯示出國內投資需求的減速,同時出口連續數月增速回落,綜合來看,當前宏觀經濟整體形勢不樂觀,市場上對政策放鬆的預期也更加強烈。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繼續受到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約,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下行態勢,增速進一步降至個位數。從出口來看,4月出口增速繼續下降,同比 增 長 從3月 的8 .9 %回 落 至4.9%,出口增速放緩,以及今年春季廣交會成交額出現罕見下降,都表明外需低迷之際,中國出口前景難言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4月份貿易順差擴大是在出口增幅下降小于進口增幅下降的背景下産生的,尤其是加工貿易進口負增長是導致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這説明傳統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復蘇乏力,外需不樂觀。

  “外需不振是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研究部部長隆國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現階段外部需求情況整體較差。他指出,作為我國最大出口市場的歐洲,由於歐債危機的影響,對歐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與此同時,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由於同樣面臨保增長、防通脹的階段性任務,致使增速也逐漸放緩。

  隆國強同時指出,匯率在短期內對國與國之間的相對競爭力影響較大。自2011年8月起,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出現大量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現象的同時,人民幣匯率出現小幅升值的情況,以致我國相對競爭力下降明顯。

  “進出口增速雙雙放緩是此次數據最明顯的特徵。”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周宇對記者表示,由於出口決定於外部需求,因此,歐洲經濟形勢的惡化是我國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對於中國出口來説,未來面臨的困難是,如果歐洲經濟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並再度陷入衰退,這將對中國的出口造成明顯的下行壓力。

  相比起出口,4月進口增長幾乎停滯更加值得關注。4月進口增長僅0 .3%,遠遠低於3月的5 .3%。王晉斌表示,4月份進口增長只有0.3%,較1至4月份的5.1%是深度下滑,表明國內需求進一步減緩,經濟處於下降並在築底的階段。

  “在大家都在注重出口增速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我國進口速度也在同時下降。”隆國強強調,在注重出口的同時,我們更應警惕內需快速放緩跡象。他指出,大宗商品需求總量減少、價格降低是內需增長回落主要原因。

  “中國的進口開始更加與內需相關,從普通貿易進口以及加工貿易進口的比例來看,自2007年以來,普通貿易已經大幅超越加工貿易進口,這表明中國的進口開始轉向內需的增長,這也與中國逐步開展的經濟結構轉型高度相關。”劉利剛説,中國的進口下滑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國內投資需求的減速,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隨著中國的消費逐步上升,中國的需求也將逐步上升。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周宇表示,4月出口增速大幅放緩還有基數的原因。大宗商品進口數量以及價格同時大幅下滑,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內需疲軟。與此同時,去庫存是進口增速下滑明顯的另一重要因素。“國內經濟增速整體下滑,導致庫存壓力增加。因此,現階段仍處於去庫存狀態。”

  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同樣認為,進口增速疲軟可能是進口價格下跌、去庫存或實際內需增速疲軟所致。他還表示,出口價格下跌和去庫存這兩個因素在2009年年初時也出現過,但是由於當時國內需求的恢復非常強勁,因此這兩種因素在當時也未能抵擋進口的整體上升。而現在內需並沒那麼強勁,這兩種因素對進口的影響便開始凸顯。另外存在的一種可能是現在內需確實很弱,但是這個還要看5月11日公佈的經濟數據才能確認。

  在對經濟擔憂加劇的同時,市場對未來政策放鬆的預期正在加強。劉利剛説,“從政策端來看,由於貿易數據遜於預期,我們也因此認為政策放鬆是題中應有之意,我們認為,儘管近期的逆回購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了‘降準'的時間點,但央行仍很有可能在本月降低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幅度為50個基點。同時,由於未來數月公開市場到期量很小,我們也認為央行會在6月或者7月再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周宇也表示,內需疲軟,的確會促使政策放鬆預期更為強烈。因此,他預計,在基數影響逐漸減弱、國外形勢逐步趨好、內需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進出口增速會逐漸回升。

  對於政策放鬆預期,隆國強則表示,在“穩增長、調結構”中,由於調結構不會短期成型,因此,在宏觀調控方面,穩增長仍將是我國今年第一位目標。但是,政策放鬆不是穩增長唯一手段。他認為,加大政府性投資、推進民間資本投資將是政策手段新方向。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進出口數據低於預期意味著未來政策將更加積極,穩外貿,穩增長政策加碼迫在眉睫;預計國家將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率、穩定匯率、加大對外貿企業金融支持等政策來穩定出口。通過加快實施水利、電力、環保、高鐵、軌交、電信、保障性住房、中西部等投資來穩定增長。

熱詞:

  • 貨幣研究
  • 進出口總值
  • 政策手段
  • 經濟參考報
  • 隆國強
  • 外需
  • 貿易順差
  • 周宇
  • 加工貿易
  • 歐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