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6300股流通股對於一家總股本達3億股的上市公司來説根本不算什麼,但卻攸關今年3月9日才掛牌的京威股份的“生死”。京威股份高管王立華不經意間增持自家公司6300股股票的行為,也正在市場中持續發酵,結果如何備受市場關注。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不計入社會公眾股。儘管王立華買入股份只佔京威股份總股本的0.0021%,但卻由此導致京威股份社會公眾股低於總股本25%的比例。如果京威股份的社會公眾股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25%的比例,那麼其將不具備上市條件而面臨退市風險。
身陷退市風險的鬧劇,上市公司亦與深交所積極溝通以尋求“滅火”的方法。無論是該高管主動辭職或是在規定時間內實行公開增發以增加社會公眾持股比例也好,還是王立華主動違規全部拋售股份也好,京威股份的退市鬧劇教訓都是深刻的。
其一,4月18日買入股票,上市公司5月7日才公告,中間這麼長的時間內,監管部門、上市公司、保薦機構以及高管本人等,居然都沒有發現增持行為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試問,監管部門平常是如何對市場實施監管的?
其二,上市不久的京威股份目前仍然處於保薦機構的持續督導期內,如果説京威股份的高管在上市之前不熟悉上市規則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在掛牌之後還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保薦機構又是如何“督導”的呢?京威股份保薦人國信證券是否也該承擔督導不力的責任?
其三,上市公司治理與高管本人方面的問題。雖然是高管個人買入自家公司的股票,但也暴露出京威股份公司內部治理上存在的缺陷。既然是上市公司,無論是其公司治理,還是高管本人,都應該符合一家上市公司最起碼的要求,至少要對市場的遊戲規則做到心知肚明。
區區6300股股票,其引發的卻並非只是退市風險這麼簡單。在這一鬧劇中,監管部門、上市公司、保薦機構以及高管本人全部“被涉及”。如果京威股份沒有解決好高管增持的問題,最終導致退市風險警示或停牌,還將波及詢價機構與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更將對中國資本市場産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京威股份的退市鬧劇,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長期以來,市場關注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一般都盯著其業績,很少關注股權分佈是否合規等方面。而京威股份身陷退市鬧劇告訴我們,任何一條會觸發退市的條件,上市公司都不應漠視。
另一方面,近幾年為數眾多的新股紛紛魚貫而入在滬深市場掛牌,京威股份保薦機構督導不力其實也並不意外。畢竟,保薦人更關心的是發行人能否上市,是否能夠以高價發行。畢竟,重上市輕督導已成當前保薦行業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