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希拉裏:中美得多花時間傾聽對方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後,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左)和財政部長蓋特納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美聯合記者會供圖/IC

  為期兩天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4日下午在北京落幕,中美雙方會後聯合對媒體表示,雙方一致認為,合作應成為中美關係的決定性特徵。

  國務委員戴秉國4日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戰略對話中指出,要進一步加強中美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合作。

  戴秉國表示,過去3年多,中美就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保持著密切、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冷戰後最為複雜、深刻的變化,要求中美加強合作。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中美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本輪對話達成了67項互利共贏成果。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也表示,中美的對話結果堪稱“多産”。

  外媒評論稱,這次中美“戰略對話”是一次“和”字挂帥的“和略對話”。

  諸多成果

  中美拿出誠意達成67項互利成果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中美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本輪對話達成了67項互利共贏成果。根據4日發佈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中美雙方注意到2012年二十國集團峰會、東亞峰會等場合還有進一步高層交往的機會,雙方期待明年舉行下一輪戰略安全對話,並在多個領域加強雙邊對話和磋商機制。

  《華爾街日報》報道説,中美兩國深入探討了深化經濟改革問題,中國願意與美國就經濟方面的分歧進行談判。美國官員表示,中國的經濟改革意願似已增強。中方承諾,鼓勵包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內的所有上市公司增加紅利支付。此外,中方鼓勵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分紅水平,使其與國內其他上市公司的市場平均分紅水平相一致。

  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 中國已同意在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後進行一系列經濟改革,而美國願意給中國的經濟改革提供幫助,並希望中國的改革能更加開放和以市場為導向。

  作為中國對美主要訴求之一,放寬高科技出口管制也被寄予厚望。美方同意考慮放寬民用及高科技技術對華出口限制。雙方將共同努力營造促進和擴大雙邊民用高科技貿易的有利環境。《美國防務新聞》評論認為,中美在此次對話中均表現出了誠意。

  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結中美兩天的會談成果時這樣評述道,今年中美“對話”肯定開不出鮮艷的“五月花”來,但中美兩國前途無量。中美不斷對話,兩國友好關係與日俱增,將會從當前只握手、不擁抱的狀況進展到親密擁抱。

  成果清單(部分)

  ●決定於2012年下半年舉行第四次中美亞太事務磋商。雙方決定進一步落實楊潔篪外長和希拉裏國務卿去年在東盟地區論壇系列外長會期間會晤時達成的在亞太地區開展糧食安全、城市搜索與救援、救災能力建設等領域合作的共識。

  ●重申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繼續就人權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的承諾,決定於2012年夏天在華盛頓舉行人權對話。

  ●支持中國海事局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建立“中美海事安全對話機制”,並在今年秋季結合美國海岸警衛隊總指揮帕普訪華舉行首次對話。

  ●決定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中加強溝通協調,通過維和行動等多邊機制聯合應對共同挑戰,維護和平穩定。雙方就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和敘利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重申2011年《中美聯合聲明》關於朝鮮半島和伊朗核問題的諒解。

  ●決定加強中國交通運輸部和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交流,提高海上搜救行動的協調,考慮今年9月在夏威夷由中國海事局的一艘船舶與美國海岸警衛隊進行聯合演練的可能性。

  雙邊關係

  中美關係其實沒那麼脆弱

  “中美兩國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達成共識。”美聯社的報道如此坦言,但報道同時指出,中美雙方必須互相尊重並處理好雙方的差異問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中美經濟對話討論了如何避免貿易摩擦、進一步為美國企業打開中國市場、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開放以及人民幣幣值與市場接軌等問題,而戰略對話則討論了在朝鮮、伊朗、敘利亞、蘇丹等問題上與美國同心同德、維持南海和平等問題。總而言之,這次中美“戰略對話”是一次“和”字挂帥的“和略對話”。

  《加拿大郵報》也持同樣觀點,認為中美雙方在此輪對話中都強調了尊重彼此的關鍵性。中美方面則在處理雙方近期多種分歧時,強調了彼此意識上的差異的重要。

  彭博社在報道中更加肯定地表示,中美關係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脆弱,特別是在經濟方面。例如中美在人民幣需要更大的靈活性方面達成一致,人民幣的匯率應該由市場決定。蓋特納稱,中美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經濟關聯性,中國的改革“非常有前途”。

  “展望未來,我們應當更好地合作。一是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是雙方合作的前提和基礎。美方不能一邊要求中方合作,一邊不時做出損害中方利益的事……各國能力有大有小,不能強求一致,不能壓我們承擔超出自己能力的責任。”——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

  現場

  希拉裏:中美得多花時間傾聽對方

  一行數十人,短短十余分鐘,昨晚,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和財長蓋特納在下榻酒店召開了專場記者會,二人走上臺就只給了四個提問“名額”。

  “正如奧巴馬政府之前所説,我也再次重申,美國歡迎一個繁榮、強大、成功的中國。”希拉裏以這樣的一番表態開場。

  以奧巴馬總統特別代表身份參加兩國對話的希拉裏説,她對於未來兩國關係是很樂觀的,並且相信如今任何一方都不能通過“舊鏡頭”看兩國關係了。兩國關係要建立的則是“一種有恢復力的關係”,不存在不健康的競爭和衝突。

  當有記者問到如何避免兩國關係“脫軌”時,希拉裏回答説,中美的對話結果堪稱“多産”,而且通過四次經濟與戰略對話,她看到兩國關係走了多遠,如今兩國關係強勁,能夠友好相待,更是能夠公開討論一些存在分歧的問題。

  “四次對話下來,我感覺到,中美關係發展沒有捷徑,得多花時間去傾聽對方,交換意見,學會互信和理解。”希拉裏説,“我相信,中美建立了一個未來合作的平臺,而這使得中美兩國和全球都能從中受益。”文/記者王進雨

  深層分析

  便宜貨供應商變成西方重要顧客

  《紐約時報》分析稱,現在的中國和20年前大不相同,美國愈發不願得罪一個日益崛起的經濟大國,更何況在朝鮮、伊朗等許多安全問題上還需要與中國合作。

  德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這個從前為西方提供便宜貨的供應商,現在正變成西方産品的重要顧客。中國為發達經濟體提供了使經濟增長和就業恢復平衡的重要機會。

  《紐約時報》的文章説,中國不斷落實改革舉措,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美國參議員們只能為美國貿易赤字尋找其他“替罪羊”了。

  德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其實力相對於美國不斷加強,技術變革突飛猛進,而這代表著中美也將進入一種新關係,中美雙方應該努力從新關係的發展中獲益。

  緊接對話

  中國國防部長

  9年來首度訪美

  應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于當地時間4日(北京時間今晨)抵達舊金山國際機場,開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梁光烈就任國防部長後首次訪美,也是中國國防部長9年來首度訪美。

  梁光烈在機場發表了書面講話。他説,今年是尼克松總統訪華和中美《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40年來,中美關係歷經風雨,但始終向前發展。中美關係過去40年的發展歷史表明:中美不是零和博弈的競爭對手,而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兩國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

  有分析稱,梁光烈的訪美之行,可被視作中國希望將戰略與經濟對話帶來的良好氣氛,繼續拓展到軍事交流領域,使得中美關係真正踏上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的健康發展軌道上。

  訪問期間,梁光烈將會見美國國家和軍隊領導人,與國防部長帕內塔舉行大小範圍會談,訪問美軍南方總部、陸軍本寧堡、聖迭戈海軍基地、空軍第四戰鬥機聯隊、海軍陸戰隊第二特遣部隊和西點軍校。

  值得注意的是,梁光烈將訪問的幾個地點均在美國軍方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顯示出此行的深度。

  本版文/除署名外記者程磊

熱詞:

  • 中美兩國
  • 美軍南方總部
  • 希拉裏
  • 紐約時報
  • 聯合早報
  • 金融時報
  • 中美關係
  • 戰略對話
  • 多領域
  • 名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