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大盤震蕩 格局難改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五一”期間,證監會密集出臺了包括新股發行改革、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降低股票交易手續費在內的多項政策,被市場解讀為是重大利好,屬於“救市”之舉,滬深股市節後也因此震蕩走強,甚至有觀點認為,政策性牛市已經到來。對此,筆者認為,管理層新政實乃“治市”之策,而非“救市”之舉,政策牛市更是無從談起。

  從上述三項政策逐項來看,改革新股發行最大的亮點,是發行人可以在核準批文有效期內,自主選擇發行時間窗口,這可避免在行情低迷時可能出現的發行失敗,也可降低新股發行對弱勢市場的衝擊。同時,當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平均市盈率25%,發行人和承銷機構需要作出特別的説明。很明顯,這一政策主要是為了防止新股高價發行,進而損害投資者利益,從這一點看,是保護投資者利益,對二級市場屬於利好。

  而主板和中小板退市制度,主要是新增了退市條件,嚴格了退市標準,雖然對市場長期建設有益處,但對市場的短期衝擊顯而易見。從市場反應看,節後ST板塊的全面暴跌,前天70多只個股跌停,昨天還有40多只跌停,試想當天如果沒有其他政策對衝,只有這一項政策出臺,行情該漲還是該跌?而且,這並非孤證,4月底創業板退市制度出臺,引發整體板塊重挫,而ST板塊中的個股退市,比創業板公司更加迫切和現實,其利空力度豈不是更強?

  至於降低交易經手費,此項收費是交易所向券商收的費用,交易所減收,券商增利,和投資者無關,因此屬於中性政策。

  很明顯,上述三項舉措,主要是管理層為了規範市場發展,約束上市公司合理融資,建立健全客觀公正的市場秩序和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強化信息披露,保障市場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所實行的制度性建設,是一種“治市”的舉措。正因為是治市,所以就會有利多和利空的夾雜,就會有長線和短線的矛盾,如果僅僅是“救市”,顯然只能出利多而不能出利空,否則多空相抵,成效就不彰了。

  從目前看,經濟增速向下趨勢明確,雖然4月份PMI持續回升,但投資增速持續回落,電力、鋼鐵等相關指標並沒有有力回升,出口、消費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也在下降,預示經濟“軟著陸”並沒有改善。與此同時,政策放鬆繼續謹慎,眾所期盼的存準金率並未如預期那樣在4月末下調,顯示貨幣政策相當謹慎。而新股擴容壓力不減,供求關係繼續面臨考驗。

  表現在盤面,經過節後第一個交易日上漲,昨天兩地股指未能再接再厲,而是陷於盤整,表明2450點附近多空分歧明顯。從成交量看,週三滬深兩市成交2082億元,昨天成交1807億元,和3月初的2478點頭部相比,成交量明顯偏小。後市,如果要挑戰2478點並再創新高,成交量應達到2700億元甚至3000億元以上,方能成功,而從目前看,僅靠存量資金,實現難度較大。

  申銀萬國錢啟敏

熱詞:

  • 大盤震蕩
  • 救市
  • 退市標準
  • 股票交易手續費
  • PMI
  • 新股擴容
  • 退市制度
  • 市成交
  • 存量資金
  • 新股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