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美方承諾“不久將”放鬆對華高科技出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1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美高層再對話:美方承諾“不久將”放鬆對華高科技出口

  5月3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開幕。圖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左)、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右)在交談。

  昨日上午,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開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用唐代詩人韓愈的詩詞來表達目前對中美關係的看法,“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指出中美關係正面臨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

  胡錦濤説,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需要創新思維,相互信任,平等互諒,中美國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意見一致,雙方必須學會相互尊重。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昨晚在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時強調,中美作為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兩個大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既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和信心,也要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耐心和智慧。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昨日在S&ED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開幕式的致辭中則指出,中美兩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胡錦濤説,中美抓住機遇,排除干擾,共同努力,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之路。

  王岐山表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中美雙方要冷靜清醒研判形勢,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雖然兩國國情各異,發展階段不同,軟硬實力差距很大,但均面臨轉方式、調結構的艱巨任務。”

  王岐山指出,希望美方切實放寬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管制,拓展基礎設施合作,擴大金融市場準入,避免經濟問題政治化。希望雙方以本輪對話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經貿、投資、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強溝通協調,把兩國元首的共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共同推動中美乃至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與中方觀點類似,美方在開幕上的致辭同樣強調中美合作以及相互對話的必要性。

  克林頓表示,當前國與國關係已不再是“零和”博弈,美中兩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上任何重大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美中合作。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對美國、對美中關係都十分重要,美方期待著雙方通過對話,增強互信,避免誤判,加強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協調。

  據王岐山介紹,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建立以來,共達成151項經濟合作成果,“這一對話機制是廣泛、務實而富有成效的,照顧了彼此關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經濟問題‘政治化’。”

  此次的S&ED的另一個大背景是,美國國內正面臨總統大選,政治因素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美方的意見,但也可能被用來吸引選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向早報記者表示,目前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更像是扮演“救火隊”的角色,目前中美關係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需要重新定位,確立新的框架,但S&ED名不符實,且雙方缺乏有戰略眼光來重新構建兩國的關係。

  “這就是現在中美關係的一個問題,雙方都在調整的過程中,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持續這種情況。”宋泓強調,雖然目前無法突破現有的局面,尤其在雙方傳統的分歧上,對話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但有對話總比沒有好。

  放寬高科技出口管制

  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限制,是雙邊對話中“老掉牙”的話題,在這次對話中或將迎來突破。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蓋特納已經承諾,不久將採取行動,放鬆高科技産品對中國出口的限制。但陳德銘並未透露還需要等多長時間,“我在等待,希望有足夠的耐心,希望這一天不會太遠。”中方希望美國能“一諾千金”。,

  此前陳德銘曾在多個場合將美國放寬對華高科技産品出口形容為“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陳德銘指出,中美的貿易不平衡主要是由於美國對2400種商品的對華出口設限。“如果兩個國家貿易不平衡,兩國應該坐下來討論貿易政策問題,如果貿易都是開放的,就該討論投資問題。”

  宋泓向早報記者,這只是美國的一個表面姿態,“他們也就説説而已,沒有什麼含金量。”

  宋泓認為,從美國角度來説,只有美國對華定位出現根本性的改變,高科技出口管制才會有所調整,而現在則依然延續著以前對華關係的約束。“在現有的框架內很難做出改變。”

  中國希望美方放寬的不僅僅是高科技出口管制,還有中國企業的赴美投資等問題,另一方面,美方也希望中國在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等問題上為美國在華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不少美國企業認為,目前在中國不僅要面臨著成本上漲的問題,而且商業環境也沒有得到改善,儘管這些企業都繼續看好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陳德銘表示,今年一季度美國對華投資增長10%以上的事實也充分證明了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信心。

  美國貿易代表柯克表示,中國應該拿出更積極的意向,允許外國公司參與中國政府採購合同的競標。如果中國加入WTO的政府採購協議(GPA),將是在華外企的巨大商機。

  目前全球只有28個國家加入GPA,且GPA並沒有指定所有國家必須遵守的統一規則,成員國則相互開放彼此的政府採購市場。

  柯克表示,中國已經同意在今年年底提出另一份加入GPA的意向。

  在此前的媒體吹風會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方希望,中美雙方在對話期間宣佈重啟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談判工作。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何偉文認為,中方希望在美方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問題上據理力爭,有一些措施是被美國濫用的。

  中美齊稱匯率由市場決定

  另一個中美關心的話題就是人民幣匯率,雖然該話題看似已降溫。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S&ED上表示,中美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共識,都認為應該減少全球經濟失衡,並認為匯率應該由市場決定。

  周小川表示,市場對人民幣的看法已經發生改變,市場供需力量在推動人民幣升值,且市場對人民幣的看法也反映出外界對美元的不同看法。

  對於何時中國利率市場化,周小川則稱尚無時間表,但也指出央行應逐步放鬆對利率的管控,利率改革應以兼顧多方面因素的方式逐步推進。

  在央行連續三個交易日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在記錄高點後,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2日跌27個基點,昨日中間價為6.2697元。

  儘管如此,在蓋特納看來,中國做的還不夠。

  蓋特納昨日表示,人民幣應該繼續升值,雖然近年來有所上升,但人民幣的進一步走強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對於中國提高産品的價值、改革金融系統和拉動內需都將起到促進作用。

  宋泓認為,目前美國在人民幣匯率上的態度實際是更深化,即要求金融體制改革。

  不過,昨日前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人民幣可能將成為主要貨幣,將具有和歐元及美元一樣重要的作用。

  在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同時,中國也在考慮自己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元外儲,以確保美元資産不會縮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門副主任張勇軍認為,美國過去實施的兩輪定量寬鬆政策已經對中國經濟産生了影響,中國密切關注美國是否實施第三輪定量寬鬆政策、並在會議上要求確保資産安全是合理的。

  蓋特納直言,中國現有的經濟政策必須進行根本性改變,應該重視內需和私營部門的創新,而不是國有部門的擴張,而且應對金融和稅收體系進行改革,鼓勵國內消費,進一步開放經濟迎接外資企業的競爭。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的話稱,中國似乎比以前更願意討論美方認為要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就必須推行的重大經濟改革,包括放寬外資持股金融行業的限制、提高中國國有企業強制分紅比例等。

  該美國官員稱,中國官員談到一系列將促進經濟再平衡、削弱大型國企經濟影響的重要經濟改革,還明確表示他們正在考慮進一步下調消費品關稅和其他稅賦,以刺激國內消費,在出口融資方面表達了採納國際慣例的意願。

  奧巴馬政府一直認為中國國企獲取了中國政府的高額補貼,從而在與美國企業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並且美方對中國國企進入美國市場投資設置一系列壁壘。

  陳德銘昨稱,希望美方為中國赴美企業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不要以安全審查為由設置障礙。

  該美國官員還稱,在金融領域的問題方面,雙方正在探討提高外資企業在中國金融機構中持股比例的相關事宜。這位官員表示,中方過去一直不願意討論這類改革,但沒有説雙方討論了哪些具體限制,雙方也談到是否讓汽車公司提供更廣泛的汽車金融服務。

  此外,昨日中美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中美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結成5對綠色合作夥伴,決定簽署海洋與漁業科技合作、海關聯合培訓等文件。中方宣佈加入“全球清潔爐灶聯盟”。雙方還同意在頁巖氣、生物燃料、海關、執法、防擴散、氣候變化、打擊野生動植物走私等領域加強合作。

  前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

  第一輪

  時間:2009年7月27-28日 地點:華盛頓

  主要成果:

  兩國將各自採職措施促進國內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以確保從國際金融危機中有力復蘇這些措施包括

  1、增加美國的儲蓄和提高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

  2、雙方將共同努力建設強有力的金融體系,並且完善金融監管;

  3、雙方致力於更加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反對保護主義,以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促進創新;

  4、雙方同意在改革和加強國際金融機構方面進行合作,增加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發言權和代表性,確保充分的發展融資並應對未來危機。

  第二輪

  時間:2010年5月24-25日 地點:北京

  共達成26項成果,主要包括:

  1、美方承諾將推動建立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儲蓄率。中方將繼續提高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2、美方將認真考慮並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待遇,並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3、中方對依法在華經營的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提供國民待遇;

  4、美方承諾對中資銀行、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適用與其他國家相同的審慎監管標準;

  5、雙方鼓勵通過兩國部門間經濟對話機制深化雙邊經濟合作與交流,包括通過中美科技聯委會進一步討論創新問題等;

  6、發表《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聯合聲明》,中美繼續在清潔能源技術研發方面開展聯合投資、研發、生産、推廣等深入務實合作。

  第三輪

  時間:2011年5月9-10日 地點:華盛頓

  共達成64項具體成果,主要包括

  1、雙方簽署《中美關於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的全面框架》;

  2、中方採取措施擴大國內消費和進口,美方通過實施國家出口戰略等增加國內儲蓄和出口;

  3、中國將繼續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4、中國在金融服務業領域承諾做出一系列開放,包括承諾允許美國和其他在中國註冊的外資法人銀行在中國銷售共同基金、作為共同基金管理人,以及作為未來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交易的保證金銀行、推進美國和其他外國保險公司在中國銷售強制第三方車輛責任險等;

  5、雙方承諾合作努力確保全球能源市場的平穩運行,避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過度波動;

  6、雙方承諾在審慎和安全前提下,支持為金融服務和跨境證券投資營造開放的投資環境;

  7、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對對衝基金、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和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

  8、中國將確保各級政府使用的軟體是正版軟體;中美就加強軟體正版化工作進行合作;

  9、美方承諾在出口管制體系改革過程中充分考慮中方提出給予公平待遇的要求。美方承諾放鬆對華高技術産品的出口限制,中方承諾自主創新政策不與政府採購挂鉤;

  10、雙方決定進一步深化反腐敗包括賄賂公共部門官員的合作。

熱詞:

  • 美方
  • 對華關係
  • 出口管制
  • 出口戰略
  • 出口限制
  • 對華投資
  • 中方希望
  • 華爾街日報
  • 救火隊
  • 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聯合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