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股票入門:確立上漲之前 不要盲目追漲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和訊股票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投資陷阱

  購買銀行超短期理財産品

  由於短期市場利率飆升,銀行近期熱衷發行超短期理財産品。在這類産品熱銷的背後,調查發現,與客戶期盼的高收益初衷不同,拉長的申購期限,使得這類産品的實際利率並不如想象中高。

  超短期産品的申購期“陷阱”

  投資者趙越稱,他于2011年4月到銀行辦手續時,客戶經理向他推薦一款超短期理財産品,8天的年化收益率4.1%。考慮到4.1%的年化收益十分誘人,趙越于4月21日向銀行賬戶存入70萬元現金,用於購買“博弈”穩健增值期限可變人民幣債券型産品。

  趙越表示,他後來確實拿到了8天4.1%的利率,但他左思右想發現,4天的申購期實際上使8天4.1%的年化收益去掉了1/3。

  客戶購買理財産品,申購期內按照0.5%的活期存款計算利率。經計算,趙越本次購買超短期産品的實際收益僅為2.79%,低於當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3.25%。

  超短期産品未必保本保收益

  “存款準備金上調後,銀行可放貸的資金不多,各家銀行都在拉存款、抓頭寸。”華東某銀行客戶經理表示。“但銀行不能憑空拉存款,得有一些有吸引的東西做"噱頭",吸引客戶來銀行開戶。”上述人士表示,“為迎合一些人"來快錢"的心理,一些超短期高收益産品在季末、月末應運而生。”

  上述人士還表示,理財産品一般分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對於超短期理財産品,銀行一般設計成最後一種,即既不保本也不保證收益。

熱詞:

  • 理財産品
  • 股票
  • 陷阱
  • 申購
  • 趙越
  • 收益類
  • 入門
  • 頭寸
  • 投資者
  • 活期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