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減少以抵押為核心的信貸産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0: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農村金融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全面啟動的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標誌著新一輪金融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在此輪改革積極推進民間信貸陽光化、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等戰略任務的同時,人們更應對金融機構如何改善和提升服務“三農”水平給予更多關注。

  目前存在的城鄉差距拉大、鄉村建設艱難等狀況,都表明農村金融作為經濟發展“推動者”的乏力。現實向金融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金融既要構建安全便捷、高效優質的均等化金融服務,又要滿足新環境新形勢下的市場需求,創新開展有別於城市的涉農金融産品研發、客戶營銷、服務渠道以及風險管理。

  現代金融理論認為,信貸必須以財産為基礎,必須有足額抵押和擔保。但是,我國物權方面的法律無法理清農村財産認定,更無法相應解決農村金融擔保物權的難題,導致了農村“有財産無信用”的扭曲現象。我們不禁要問:在農村,貸款必須要有足額抵押和擔保嗎?如果非要有抵押物,金融機構是否可以探索擴大抵押物的範圍。

  我們認為,當下固然不宜將農村耕地納入到擔保物權範圍,但是農村宅基地則可以考慮部分納入,農村住房也可以納入到擔保物權範圍,土地承包權也應有所作為。河南、廣東等省正在調研評估以及登記農村房産,如果農民能拿到屬於個人財産的宅基證和房産證,就有了與銀行交換貸款的籌碼。此外,林權、漁權以及農機具等抵質押方式也應該得到認可和推廣。

  如果可以沒有抵押物,農業産業鏈金融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觀察視角和解決方案。農業生産資料購買、農業生産過程、農産品銷售儲運加工等環節是一系列價值活動的産業鏈,産業鏈上的各個參與者的融資過程也是資金流入價值各個環節的過程。産業鏈具有聯合增信功能,因為存在上遊的專業合作社或農業龍頭企業實力強大,金融機構傾向於相信農戶有還款能力,樂意放貸。同時,在農業産業鏈金融模式下的信貸資金流動相對封閉,金融機構有利於落實以“實貸實付”為核心的信貸管理變革要求。

  金融活力首先來自於金融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如何圍繞抵押和擔保創新金融産品,為”三農“提供更加便捷、實在的服務,無疑將成為金融機構角逐農村金融市場的關鍵。為此,此輪金融改革需要決策者對農村金融領域做出整體判斷和構架,從金融制度、結構、監管等多方面大膽革新,為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

熱詞:

  • 農村金融
  • 金融機構
  • 三農
  • 抵押物
  • 擔保物權
  • 推動者
  • 金融産品
  • 農業産業鏈
  • 金融改革
  • 專業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