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繼續發酵。4月28日,山西省質監局認定媒體報道情況屬實,並對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做出了停産整改的行政處罰。4月30日,可口可樂(中國)公司承認因操作失誤導致部分含氯輔助用水進入飲料生産用水中,並就此道歉,同時稱其水質符合標準,可以放心飲用。但是,可口可樂的致歉未提及退貨或召回事宜,被認為“誠意不足”。《證券時報》(www.stcn.com)對部分媒體對該事件的評論進行了盤點。
《新京報》評論指出,可口可樂公司現在對問題飲料拒不召回,涉嫌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評論稱,可口可樂作為知名的跨國企業,恐怕心裏很清楚,類似這種含氯水混入飲料的事件,若發生在食品安全管控嚴格的發達國家,絕對是個重大食品質量醜聞,不但問題産品可能全部召回,相關的罰金和索賠都可能是個天文數字。
《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喬子鯤的文章稱,如此低劣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卻在世界著名品牌可口可樂那裏如此輕描淡寫,到底有沒有把中國消費者放在眼裏?從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發生至今的10來天裏,可以看出這樣一家國際性的大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卻如此倨傲,不能不令人深思。
《人民日報》文章稱,這份道歉,讓人讀不出真誠,只能看到傲慢。文章還稱,這傲慢也許來自其市場的壟斷地位。正是靠著對市場份額、消費者認可度的掌控力,可口可樂才敢有店大欺客、唯我獨尊的傲慢霸氣,才敢有將瑕疵産品投放市場的“無畏勇氣”。這傲慢也是被“慣”出來的。在飲料檢測中,國標沒有含氯項目檢測;查明其故意否認將含氯産品投向市場,也只能是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責令其停産整改了事。監管疲軟和法律缺位,讓懲罰對可口可樂而言,變成了一場無關痛癢的毛毛雨。
(《證券時報》快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