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人民幣匯率或淡出中美經濟對話議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8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劉曉午

  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下稱“匯改”)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自2012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低於0.2%,以往人民幣單邊升值勢頭已不再明顯。更令人驚奇的是,在5月3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來臨之前,國際社會對於人民幣升值的態度表示出相當的安靜和理性。

  4月14日,中國央行宣佈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5‰擴大至1%。就在此前一天,美國財政部發佈聲明説,將推遲發佈半年度的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

  依據美國相關法律規定,美國財政部每年要分兩次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是否操縱匯率政策以獲得不公平貿易優勢的報告,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的貿易夥伴,將受到美國的貿易懲罰,最近的一次匯率報告于去年12月27日發佈。

  “可以預見,在本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人民幣匯率將不會是一個主要議題。”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説,而在歷次對話中,匯改討論一直被視為對話核心。

  單邊升值時代或結束

  中國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趨勢或終結。有數據顯示,在今年前三個月裏,除了人民幣兌伊朗裏亞爾和日元有明顯的升值之外,對其他貨幣走勢則平穩或貶值為主。其中,人民幣兌俄羅斯盧布、墨西哥比索和南非蘭特的貶值幅度超過5%。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前三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僅升值0.09%,而兌歐元和英鎊分別貶值2.49%和2.26%。

  與過去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相比,第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幅度最小,漲跌幅度也最小。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不再是單邊的升值走勢,特別在1月末和3月上旬都出現了較大幅度和較長時間的貶值走勢,整體升幅也沒有超過0.1%。

  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30%,畫出一條快速上揚的曲線,現在這條曲線的上升斜率正在趨於平緩。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的趨勢已經發生改變,資本流出跡象初顯,國際投資者對於人民幣看跌預期增強,開始出現明顯的雙向波動特徵。

  而今年具有標誌性的事件是,央行最近宣佈,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5‰擴大至1%。這是自200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再度擴大。

  這一舉動直接體現出央行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大大降低。中金公司分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間的擴大,反映了央行增加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的意圖,是匯率市場化的重要步驟之一。之所以選擇現在這個時間點,可能與近期人民幣升值壓力減輕有關。

  “人民幣國際化是歷史的趨勢,央行提高人民幣的雙向波動,也是減少了市場賭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預期,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的步伐之一。”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説。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研究部高級助理申世軍説,如果在單邊升值預期下,匯率波動幅度擴大或將造成升值速度加快,但在雙向波動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這一風險就變得不足為懼。

  但單邊升值結束不代表人民幣升值預期終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仍然存在。瑞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2年人民幣兌美元將表現出更大的雙邊波動。由於政治因素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2012年人民幣兌美元將繼續升值2%~3%。

  汪濤表示,此後政府將會讓市場因素起到更大的作用,2013年和2014年人民幣匯率將不會有強的升值趨向,而會呈現區域震蕩。

  經濟調整促成

  人民幣升值的步伐放慢並非偶然,這與中國經濟的調整變化密切相關。

  第一季度國內宏觀經濟出現明顯降速,前兩個月出口增速更出現斷崖式下跌,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單邊升值步伐自然會有所減慢。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雙順差”格局,但順差規模均有所減少。

  《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為2.8%,較2010年下降1.2個百分點,為2005年以來最低水平。數據同時顯示,國際收支總順差4228億美元,較2010年下降19%,低於2007年至2010年年均順差4686億美元的規模,為5年來最低。

  “近期,中國出口的順差一直在縮小,在2007年達到最高點,當年出口順差佔GDP的10.1%左右。另外,近5個月以來海外到中國投資的FDI一直在小幅度地下降,而且熱錢的涌入跟以往比也有所減少,所以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減弱。”李晶説。

  目前,中國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的狀態,亞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這與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後,外部需求將長期低迷,這影響了中國的出口,導致貿易順差回落;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多年來調整經濟結構的結果。

  值得注意是,對於中國而言,要進一步提高已經很大的出口市場份額將愈加困難,再加上人民幣實際匯率在過去幾年裏已經顯著升值,因此,汪濤預計,未來幾年裏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率將保持在3%以下,維持在較低水平。

  實際上,市場已經對這些數據作出自己的反應。中國貿易順差已經連續三年呈現下降趨勢,儘管第一季度整體仍出現6.7億美元貿易順差,但匯市對這一數據解讀相當理性,人民幣兌美元詢價系統顯示,即期匯價在數據公佈當天收報6.3115,較前日走低30個基點。

  匯改再次疾行

  4月16日央行已擴大人民幣浮動區間,隨後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5月3日召開,因此對於人民幣匯率在這次對話扮演何種角色,市場顯得格外關注。

  一直以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政治因素,人民幣匯率被低估成為美國失業率高的替罪羊,成為美國政治矛盾的轉移工具。因此在前幾次中美對話中,人民幣匯率成為對話的主要議題,美方要求人民幣升值,在市場表現上,每次對話之前,人民幣兌美元都會有一輪淩厲的漲勢。

  外界之前一直擔憂,2012年是美國大選年,人民幣匯率會再次成為中美之間的討論焦點。然而,隨著人民幣雙向波動預期增強,美國今年以來對於人民幣匯率的討論和關注悄然降溫。

  伴隨著貿易及經常賬戶持續下降,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雙向波動頻現,浮動幅度擴大,同時國際政治因素減弱,人民幣匯改將全面推進。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分析,人民幣國際化逃不過資本項目的開放,從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看,金融投資和經常項目是最大的兩項。人民幣要真正實現國際化,資本項目也必將逐步開放。而人民幣波動幅度的擴大、境內企業居民可自由的持有或沽空外匯資産是資本項目開放的必備條件。

  “現在人民幣在貿易往來可以兌換,但在資本市場上還不可以兌換,我覺得5年之後,人民幣也許會成為自由流動的貨幣。”李晶説。

  匯率波動幅度擴大也有為開放資本項目奠基的意味。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只有當匯率能夠在一定的範圍內浮動的時候,資本項目才能放得更開,資本項下的開放必須抓住匯率這個“牛鼻子”。

  “人民幣未來會比較平穩升值,與過去大幅升值相比,這無疑對於外貿出口企業來説,是一件好事。”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説。

  浮動區間擴大也對外貿企業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汪前進表示,過去人民幣升值對企業雖然造成很大成本壓力,但走勢比較明確,因此應對也相對簡單,未來企業如何規避匯率波動風險是一個新問題。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説,面對新的匯率波動走勢,應儘快給企業提供各種規避匯率風險的保值業務。同時,為了降低企業克服匯率風險所産生的保值成本,國家應降低出口企業稅負,從而保證匯改不會造成實體經濟活力下降的後果。

  歷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議題

  第四輪

  北京 2012年5月3日-4日

  可能涵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東北非形勢對地區和世界經濟影響、日本特大自然災害等議題

  第三輪

  華盛頓 2011年5月9日-10日

  促進貿易與投資合作、加強金融監管、推進結構調整等

  第二輪

  北京 2010年5月24日-25日

  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維和、反恐等問題

  首輪

  華盛頓 2009年7月27日-28日

  國際金融危機,石油儲備,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

熱詞:

  • 人民幣兌美元
  • 匯率波動
  • 人民幣國際化
  • 對話
  • 中美
  • 人民幣升值壓力
  • 人民幣升值預期
  • 匯率風險
  • 人民幣匯率改革
  • 經濟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