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理財業務成為備受銀行高管們關注的議題之一。日前,在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主辦、“普益財富”承辦的首屆“光華普益財富論壇”上,多家銀行的高管表示,理財業務發展成為商業銀行轉型到混業經營的契機。
或成轉型混業經營的契機
據悉,近年來銀行理財的特徵愈加明顯——高流動性産品、固定收益類産品佔比逐年提高;銀行理財的優點也得到展現——穩健的理財回報在抗通脹中表現卓越;銀行理財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産品創新不斷涌現。
“財富”和“理財”已經成為近年來中國經濟領域的熱門話題。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截至2011年中國私人財富擁有量已經超過了65萬億元,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款數和發行規模也已經突破了2萬款和17萬億元。
從2004年國內首款産品面世以來,銀行理財在産品研發、投資選擇、資産管理等方面日漸成熟,銀行理財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公眾進行財富管理的主要選擇。
“商業銀行發展理財業務的時機成熟。”浦發銀行資金總部總經理謝偉在此次論壇上表示,商業銀行發展資産管理業務的時機已經成熟,商業銀行存款增速的下降是發展資産管理業務的必然誘因,投資管理和創新能力是發展資産管理業務的核心。
中國光大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旭陽認為,理財業務發展成為商業銀行轉型到混業經營的契機。從理財業務的收益來源來看,一是管制套利,人為對金融要素的變動進行管理;二是風險收益(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三是資産配置能力,如資産證券化類理財産品,開放式的基金化理財産品,結構化理財産品。
借鑒國外模式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面臨諸多問題。”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彭向東認為,第一,理財産品法律主體地位不明,主要表現在理財産品無法獨立開立各類交易賬戶,給投資運作帶來極大不便、與銀行自營業務區分不夠清晰、與投資者的委託代理合同關係不夠明確、單只産品的會計核算存在模糊等幾個方面。
第二,混業資産管理業務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産品投資範圍有待擴大、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産品估值標準有待統一、信息披露應該更加規範等。第三,監管日趨嚴格,如從查補漏洞到體系化監管便、從簡單化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從單方面強調銀行責任到買賣雙方責任共擔等。
此外,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劉小臘認為,“銀行理財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借鑒國外的模式,考慮到結構化理財産品發展比較成熟,因此未來的方向應該朝著這方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