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4月5日,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標準所所長呂士健透露,近期已完成熱量表國家標準的報批工作,準備報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批。
“熱量表行業産品標準(CJ128—2007)的修訂,意味著熱量表將從行業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爭取今年批准發佈。”呂士健表示。
升級為國標
從2009年開始,呂士健所在的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等單位開始著手對熱量表標準做第二次修改,參考標準是歐標EN1314—2007,第三版將作為國家標準制定。記者從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化信息網查詢,熱能表已被列為在編産品國家標準。
呂士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熱量表升級為國家標準,是希望從節能的角度引起重視,覆蓋更大範圍。
大連世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總經理趙永芳認為,企業應該接納這個標準,這表明國家對熱量表行業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
兩大變化
呂士健介紹,此次修訂增加了符合國情的條款,甚至有些條款比新版EN1314更嚴格,特別是流量傳感器耐久性試驗和通訊協議兩大問題。
熱量表主要由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積分儀三部分組成,流量傳感器的精度是保障熱量表質量的核心部件。實踐表明,熱量表主要問題是流量傳感器不過關。
此次標準修訂最大看點,是對流量傳感器增加了基本耐久性試驗,由原來的恒流量、300小時的測試,提高到變流量、2400小時的測試,保證5年壽命指標。與歐標不同的是,2400小時的溫度設定在95℃。
另一大變動是曾遭遇到眾多企業爭議的統一通訊協議問題,增加了光電接口遠傳抄表和數據通信的配備要求。
呂士健解釋,鋻於國內沒有可操作的協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熱量表》標準(CJ128—2007)中提出了統一通訊協議,“如果廠家協議不統一,將來熱力公司困難重重,將造成巨大浪費。”
檢測機構受挑戰
針對熱量表長期使用的可靠性,提出了變流量、2400小時的測試,對於檢測機構將是不小的挑戰。
中國計量協會熱能表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金志軍表示,檢測機構將面臨時間不確定、成本提高等難題,因此目前僅有9家企業獲得熱量表型式評價授權。
從時間看,企業申請型式評價(樣機試驗)須向當地質監局提出申請,然後由檢測機構負責技術資料審查、型式評價等工作,直到辦理生産許可,一般要求檢測機構在3個月內完成型式評價工作。其中,變流量、2400小時測試的耐久性測試,只是型式評價的一個項目,2400小時(100天,3個月,相當於整個採暖季的50%~60%)對於檢測機構“比較困難”。
2400小時的實驗,能否縮短時間?德國計量機構以及一些企業正在以模擬量的方式簡化,耗時十幾天獲得了實驗數據,但等歐標修改還需時間。
從費用看,針對耐久性測試大多機構無法做,因為無耐久性試驗臺,使用標準裝置成本較高,檢測機構僅有的一兩套檢測裝置還有日常的鑒定工作。另外,配備一台耐磨實驗臺需要2萬元,僅夾裝6台熱能表。
“2400小時僅電費就很高,造成後期運營成本偏高的問題需要重視。”金志軍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