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曹中銘:模擬詢價首秀“秀”出了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0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方案徵求意見還未結束,相關舉措已提前實施。如有發行人在詢價公告中“警示風險”稱,如果超募過高可能面臨重審;個人投資者參與詢價也步入模擬階段,奧康國際、翠微股份、龍泉股份的模擬詢價,標誌著個人投資者今後將可能真正參與新股詢價活動。

  龍泉股份模擬詢價的結果顯示,雖然按要求應有2000名中小投資者參與,但實際上只有六成多的投資者表現積極。在中小投資者的報價中,不乏惡搞的成分,如有投資者報出了180元的天價,也有報出1元的低價。值得注意的是,15元~16元成為報價相對集中的區間。

  龍泉股份2011年每股收益為1.02元,15元~16元的詢價區間,按發行2360萬股新股後的總股本攤薄測算,該區間對應的市盈率水平為19.74~21.05倍。龍泉股份所屬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該行業目前所對應的市盈率水平為29.63倍。也就是説,中小投資者的報價不高。事實上,有券商建議龍泉股份的詢價區間為18元~26元,大大高於上述水平。而龍泉股份主承銷商太平洋證券相關人士同樣認為,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報價水平偏低。

  應該説,15元~16元代表了中小投資者的理想發行價格。理想歸理想,事實歸事實,龍泉股份最終發行價格會鎖定於多少,機構投資者才具有話語權,此次中小投資者的詢價只是模擬而已。但此次模擬詢價,卻也暴露出中小投資者與主承銷商、券商等機構對於發行價格的分歧。

  IPO市場化改革之後,新股“三高”發行氾濫,除了制度本身的弊端之外,詢價機構的高報價行為顯然難辭其咎。此次模擬詢價結果説明,新股並非不能詢出合理的發行價格,關鍵在於由誰來詢價,怎樣實施詢價。基金等機構之所以常常成為新股詢價中的“急先鋒”,與“人情報價”、“關係報價”以及即使是報高價也由持有人埋單等因素密切相關。更何況,背後還有發行人與保薦人的誤導在內?

  在某種意義上,此次模擬詢價其實也是向新股發行的主承銷商敲響了警鐘。此前私募等第七類詢價機構“被推薦”參與詢價時,其報出最高價的現象並不少見。由於個人投資者參與新股詢價也由主承銷商“自主推薦”,市場普遍擔憂其會步私募等的後塵。龍泉股份的模擬詢價結果説明,主承銷商可能要麼將個人投資者排除在外,要麼會慎重進行選擇。當然,個人投資者不能在詢價中“拖後腿”是其考慮的主要因素,其目的無非是希望新股能以更高的價格發行,其亦能賺取更多的承銷費用。

  個人投資者參與新股詢價,監管部門與市場的理想可能很“豐滿”,但現實可能更“骨感”。

熱詞:

  • 新股詢價
  • 詢價區間
  • 模擬
  • 中小投資者
  • 個人投資者
  • 主承銷商
  • 股份
  • 發行價格
  • 急先鋒
  • 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