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根大蔥,不足以攪亂百姓生活,更推不高CPI。隨着天氣回暖,供應增加,農産品價格整體性大漲應是小概率事件
春節前只有幾毛錢一斤的大蔥,近期一路飆漲到每斤五元,形成了一股強烈的“蔥擊波”。
一些人反應強烈:“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之後,又來了個“向錢蔥”,如此一波接着一波,何時是個頭?“蔥擊波”會不會掀起又一輪的農産品價格大漲,從而推高好不容易淡定一點的CPI?
暫且 hold住!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此股“蔥擊波”的成因:2011年種植面積較上年減少三成,去年冬季持續低溫造成減産,北方主産區大蔥供應量銳減;北京等主銷區只能從上海、福建等南方地區進蔥,長途運輸、流通環節層層加碼,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再加上游資借機炒作,蔥價大幅上衝。
可以看出,這輪“蔥擊波”最根本、最主要原因,是減種、減産造成的供不應求。此前的大蒜、綠豆、生薑,也是如此,産量大幅波動造成這些需求基本穩定的非生活必需農産品價格大漲大跌。這都沒有偏離最基本的市場規律,何足大驚小怪?眼下,隨着新蔥陸續上市,蔥價就開始拐頭向下。
不難認識到,公眾並不是就事論事地擔憂大蔥漲價,大家真正擔心的是“向錢蔥”會否成為又一輪農産品漲價的先兆?蔥價再漲,大蔥也只是一種炒菜配料,可用小蔥、羊角蔥等替代品,實在太貴,也可以不用。一根大蔥,不足以攪亂百姓生活,更推不高CPI。隨着天氣回暖,供應增加,農産品價格整體性大漲應是小概率事件。
因此,面對這股“蔥擊波”,我們有理由淡定。如果我們不淡定,一根大蔥還真能引發物價上漲的恐慌性預期,這種預期蔓延,就很可能變成現實。這才是真正可怕的。這其中,媒體應理性引導。上一輪一些農産品價格大漲大跌中,不少媒體過分渲染,連篇累牘地炒作式、甚至誇大式報道,客觀上起了助漲助跌的作用。
其實,隨着生産成本、物流成本上升,農産品漲價整體上是大勢所趨,階段性供不應求加上農産品供給的周期性滯後,短時間內某種農産品較大幅度漲價,這是市場規律起作用的自然表現。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宏觀調控,減小价格波動幅度,促進産業健康持續發展。對此,全社會都要有個基本的認識和判斷。
如果偏離這個基本認識,不淡定地強摁不讓漲,結果無非兩種:其一,遲早迎來更為猛烈的價格報復性反彈;其二,倒退回到計劃經濟。顯然,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但,淡定並不意味着無所作為,而是要理性作為。對於生活必需農産品,要繼續完善儲備、托市等調控措施,平抑價格過猛上漲。對於農産品流通成本過高,我們要充分重視流通環節的公益屬性,採取切實措施解決環節過多、稅費過高、運輸過貴等問題。對於囤積居奇、價格壟斷等違法投機行為,要加強監測並嚴厲打擊。對於價格上漲給低收入者生活帶來的實質性影響,要給予適度補貼。反之,對於由於價格大跌面臨生活困境的種植者要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這些都是我們應當進一步發力的。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要在穩定供求關係避免價格暴漲暴跌上做文章。比如,支持專業合作社建設,引導企業、經銷商與農民建立多種形式的穩定合作關係,推進各種形式的産銷、産需對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