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5大電企利潤僅國家電網3成半 電力改革呼聲再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破解煤電難題須推動體制改革

  本報記者 張一鳴

  五大火電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年報陸續對外發佈,火電企業賺錢能力明顯不足的現實浮出水面,其盈利能力大大低於同屬於電力行業非上市公司的國家電網公司。

  電網利潤超五大火電企業近兩倍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對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華能)、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大唐)、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華電)、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電投)旗下25家上市公司年報或業績快報中公佈的利潤總額進行統計,除4家暫未公佈外,21家公司利潤總額合計186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非上市公司的國家電網公司2011年利潤總額53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8%,遠高於五大火電集團。

  分析人士稱,從發電、上網、輸配、銷售的電力産業鏈看,各個産業環節上的利潤並不合理,發電企業利潤偏低。

  電廠和電網利潤的差距,已直接反映在基層一線員工的收入上。位於北部地區某發電企業的一線員工,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抱怨收入過低。該員工在發電廠一線工作已有3年,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進入電網公司工作的同班同學,月收入已接近萬元。

  最讓該員工不滿的是,發電企業規劃的一些項目,特別是風電項目發電上網,並不容易。“電網説電廠擴張太厲害,超出電網輸配能力承載範圍。 ”

  電網壟斷帶來高利潤?

  受到火電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影響,火電廠與電網公司間的矛盾逐漸暴露,在産業鏈上重新分配利益蛋糕的呼聲日益增多,火電廠將矛頭指向電網公司的壟斷。

  2002年年底電力行業廠網分開之後,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為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歸中央直屬,屬於國家電力調配部門。按地域分級,形成了中央直屬五大發電企業: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截至目前五家發電企業佔到全國發電市場近四成的市場份額。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黃海燕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發電環節市場化程度較高,參與主體多元化,國家電網的壟斷客觀存在。

  國家電網相關人士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電網企業生産的全網性、技術同質性,對於電網“資源高度統一運作”有內在的要求。全球一流電網企業普遍選擇以“資源高度統一運作”為特徵的集團化運作模式,即在接受政府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實行自然壟斷經營。

  接近發改委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終端用戶電價由發改委制定,但由於電網公司輸配並未分離,導致定價部門發改委對電網的輸送成本並不清楚。

  電網公司對此並不認同,記者接觸的幾位電網公司員工均更願意將利潤增長歸因為,電網公司的生産效率高,管理水平強,以及智慧電網和特高壓電的大規模建設。

  需加速推進改革

  近幾年來,“市場煤”和“計劃電”矛盾凸顯,火電企業年年陷入大面積虧損。

  2004年年底,國家出臺了《關於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黃海燕認為,“雖然兩次啟動煤電聯動,部分消化了發電企業的煤炭漲價成本,但是電的體制矛盾遠比煤複雜,加上電價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煤電聯動’幾度試水幾度擱淺。 ”

  她認為,現在在整個電力生産和供應的産業鏈條中,發電企業成為了矛盾焦點。在其上遊有相關資源價格改革(例如資源價格放開和徵收資源稅等),由此帶來的資源價格波動(特別是資源如煤炭價格的上漲)和提高的資源稅費成本等必然會傳導至發電企業,形成了所謂的“煤電之爭”。

  有分析人士將破解火電企業虧損的方向,指向電力體制改革。

  自2002年國務院下發 《關於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以來,除了廠網分開已經實現,主輔分離去年開始實施,其他的幾項改革目標: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等到目前都沒有實現。

  曾任電監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邵秉仁日前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力體制改革停滯不前,有企業利益的阻力,但主要還是政府推動不力,並表示現在電力改革領導小組名存實亡。

  電監會主席吳新雄在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2012年電監會將務實推進廠網分開、輸配分開、理順電價等電力體制改革,並將提出“十二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路線圖。

熱詞:

  • 國家電網公司
  • 電網企業
  • 發電企業
  •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 電力改革
  • 煤電價格聯動
  • 業績快報
  • 輸配分開
  • 大電
  • 電力生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