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營改增破冰滿百日 千億減稅計劃醞釀提速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4月9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破冰”滿百日。

  今年1月1日,我國醞釀多年的營改增以在上海部分行業率先開展的方式正式破冰。增值稅與營業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這種在限定地區限定行業“雙試點”的方式帶來的效果是“喜”也突出,“憂”也明顯。

  根據權威部門的統計,共有12.6萬戶企業參與試點,其中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超過40%;一般納稅人中,85%的研發技術和有形動産租賃服務業、75%的信息技術和鑒證諮詢服務業、70%的文化創意服務業稅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薄荷網是上海的一家信息技術類企業,企業CEO馬海華告訴記者,營改增試點以來,少交了2萬多元的稅款。企業今年的營收目標是1000萬元,估計能少交10多萬元的稅款,這個減負效應還是較為可觀的。

  然而,先行先試的方式無疑讓試點地形成了稅收優勢,這種優勢也會在無形中形成“洼地效應”。營改增試點後,出現了試點周邊地區的企業轉移到試點地註冊,資金也更多地流向試點地的情況。

  根據測算,營改增如全國鋪開,年稅收收入預計凈減少1000億元以上。如今,我國已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通過營改增的提速,理順增值稅鏈條,為服務業等第三産業降低稅負,將有利於推動經濟的轉型調整。

  在業內人士看來,營改增涉及的政策調整之複雜,牽涉和影響面之廣,超過了1994年分稅制以來任何一項稅制改革。究其原因,是其觸及了我國目前分稅制的財政體制,這不僅是改革醞釀多年的原因,也是改革深化中的最大懸念。

  目前的財政體制中,增值稅主要由國稅機關徵收,實行中央和地方按75比25的比例分享,營業稅則主要為地稅機關徵收,歸屬也基本全部是地方,而營業稅收入佔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根據方案的設計,營改增後,由國稅機關統一負責徵收,收入仍歸屬地方,同時應考慮地方收入主體稅種構建問題,而事實的情況是,營業稅目前仍是地方最重要的稅種,已經破題改革並寄予厚望的房産稅、資源稅尚無法承擔起地方主體稅種的責任。

  營改增之所以選擇在上海先行先試主要是上海是國稅與地稅合一,改革涉及的問題不會太多,而營改增一旦提速,試點擴大到北京、江蘇或是其他地區之後,稅收統一由國稅機關徵收,地稅機關的功能就存在重新定位的問題。

  談到這一問題,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楊志勇説,這不應是深化營改增的障礙,應著力解決,國稅機關在增值稅徵收有經驗優勢,地稅機關在了解地方企業信息方面有優勢,在試點階段,兩個部門需加強合作。

  可以預見,營改增加快推向全國是大勢所趨,而隨著改革試點範圍的擴大,改革中的懸念也會一一揭曉。

熱詞:

  • 破冰
  • 增值稅鏈條
  • 提速
  • 減稅計劃
  • 洼地效應
  • 主體稅種
  • 分稅制
  • 營業稅
  • 稅收收入
  • 地稅機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