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傑出投資者之路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1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05-2006年,在美國紐約大學做博士訪問生時,期間受到所訪問的各大國際資産管理公司、華爾街優秀華人投資者的理念和策略的啟發,我産生了模倣傑克斯威格(Jack D. Schwager)的《股市奇才》,探訪華人傑出投資者的想法。我任職于保險公司投資部門,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在全球挑選外部經理人。在訪談者的大力支持下,《華人傑出投資者》在2007年非公開出版。各傑出投資者向華人投資界貢獻了一己智慧,在紛繁蕪雜的投資世界留下了筆墨香。

  何謂傑出投資者

  西方200年的資本市場發展,也不過幾十名數得上的投資大師和傑出投資者。傑出投資者需要有時間證明,業界公認;傑出投資者需要業績卓越,自成體系;傑出投資者需要人格魅力,社會傳播。

  按本書傑出投資者黃慶和總結的標準,衡量傑出投資者需要20年,評價投資大師則需要30年。因為10年一般涵蓋了兩個多空週期,是投資者確立其市場地位的階段;20年是其從管錢到快退休的階段,只有持續的業績卓越,才能稱之為傑出;而30年後才能稱之為大師,因為需要歷史傳承證明其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的有效性。投資大師不能是只有自己成功,還應通過其理念、策略體系的傳播,幫助一些勤奮而有天賦的後來者取得成功。

  相較西方人,華人的經歷經驗對中國人更容易産生共鳴。在與優秀的投資人交流並感悟之餘,我覺得對自己的認識理解越深,也越從瑣碎、急躁、懷疑中走出來,更加執著、專注且明確。我希望能把與傑出投資經理交流的心得,與有心的投資者共享,讓同道者有所感悟。

  本書選取的12名投資者,都是專業投資圈中口口相傳、業績成就早就獲得公認的傑出投資者。本書的投資者,有兩名出生於50年代,大部分生於60年代,他們平均有20年的投資經驗,並有可靠而持續卓越的投資業績。傑出投資者中,有8名來自海外或主要在海外從事投資,包括香港的價值投資巨匠,台灣的投資長青樹,黃金行業基金第一人,專注債券的華人對衝基金標桿,頂尖宏觀及新興市場對衝基金交易員,全球股票投資專家,數量絕對回報投資天才;4名為國內的傑出投資者,分別為基金、券商、私募和個人投資者中佼佼者。我們沒有刻意地按行業和投資策略挑選代表,但結果卻有趣地具有廣泛的地區、行業、策略代表性。

  誰是傑出投資者

  謝清海,馬來西亞華僑,18年前在香港白手起家,建成了香港本地最大、亞洲領先的資産管理公司——惠理基金,成為專注大中華市場的亞太區價值投資專家。謝清海看重“可教”與“愛學”,能讓我們在體會其價值投資方法之餘,啟發更多。

  李山泉,有著15年專注于管理黃金及特殊金屬行業股票基金的投資經歷,早已是國際黃金行業投資領域最重要的專家。李山泉管理行業基金,卻不講究和基準比較,卻過去10年每年都是跑贏基準,其中7年超過基準20個百分點以上。

  黃慶和,從1992年起,持續多年獲得台灣基金業的第一及傑出基金經理獎項,是台灣出道最早、績效最優、且仍活躍在投資一線的基金經理,是名副其實的投資界“恒星”。他的理念和方法,使得他常能看清可能發生的事情。

  黎彥修,15年前就在轉債套利領域聲名鵲起,並成立華爾街華人最大對衝基金公司,他從不固守自己專長但已擁擠的領域,以價值投資法轉向垃圾債券投資,包括近年的歐洲垃圾主權債務投資,大獲全勝。黎彥修在從林般的對衝基金激烈的競爭中,卻是“看得很廣,做得很少”。

  楊光,管理了10年規模達50億美元的鄧普頓全球機會基金,被Bloomberg評選為十強全球股票基金,是唯一問鼎的華人基金經理。2010年,楊光回國創辦規模達數十億元的融源資本,從私募股權(PE)領域,以全球視野投資中國,關注中國産生世界級的公司。

  張涵,早在2005年就結束了基金公司副總和投資總監生活,既不願意成立公司,更不願意做陽光私募,成了一名純粹實踐投資理想的個人專業投資者。他以“自由行”的生活方式,實現著他的“生活方式決定投資高度”的論斷。

  江平,在激烈緊張甚至殘酷的全球宏觀交易中歷練成為華爾街頂尖交易員。2008年江平成立自己的對衝基金,2009、2010年連續兩年列新興市場對衝基金首位。他動有行軍打仗的氣勢,靜有閒庭信步的從容。

  江作良,本著樸素的價值理念,穩健又不缺敏感,注重基本面又兼顧發現市場共鳴點。江作良10年前奠定了易方達的基本投資理念乃至公司文化。現在的江作良更強調主動投資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因此他更加用平常心做投資,堅持投資的道德品質、堅持科學的態度和基本的理念。

  王國斌,國內券商中投資業務模式及理念轉型最早、業績最優秀、投資團隊最穩定的東方資産管理的領軍人物。他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投資;最優考慮,但次優選擇;對投資過程重於投資結果。他持續學習和反思,十數年堅持在一家公司,使他成為經歷早期券商“荒唐”投資時代、存活時間最長、且仍活躍在前線的唯一行業老將。

  但斌,從信奉波浪理論的技術分析派徹底轉變為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學徒。但斌用他對巴菲特及其搭檔芒格的深入研究和實踐,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對價值投資的重新思索,成就了也許是國內僅有的古典企業價值投資者。但斌以詩人的氣質和體育人的堅毅,告訴我們“價值投資不需要任何藉口”、“好的企業像寶石一樣珍貴”、“守候時間的玫瑰”。

  胡斌,業內唯一兼任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總經理-——他是紐銀梅隆基金的總經理,也是QFII基金的基金經理。胡斌的投資研究貫通了股票、債券及衍生交易工具。他擅長基於基本面的數量策略投資,科學地監測風險溢價,進行“買高賣低”,從而將普通人含糊的萬能真理“買低賣高”得以實現。他還把數量研究當作金融偵探,開發出基於行為金融學的事件驅動投資模型。

  居雄偉,在非有效的市場中,他用科學的方法賺錢。他認為在單只股票或少數股票的層面上,投資是一門藝術,但當大規模地看成千上萬隻股票時,投資就是一種科學。他建立了一個系統,捕捉全球股票及金融市場機會,在過去十年連續實現了絕對回報。

  意味深長的是,沒有一名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傑出投資者。我們訪談的過程中,大家也沒有花幾分鐘講述其業績。在他們看來,傑出是追求專業投資過程中或許偶然的結果。

  什麼造就傑出

  如果要對12名傑出投資者做個教育和專業的統計,可發現,他們中有4位畢業于中國科大,2位畢業于北大,有3位起初沒有上大學,有4位原是學生物和化學的,只有2位是學經濟專業出身,有3位名字裏有“斌”。

  我們訪談的這些傑出投資者,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教育和入行經歷,具有明顯不一樣的個性,有著不同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從事不同專業的投資,經歷過不同的挫折,但最後共同都取得了十數年的成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數十年專注于專業訓練,持續學習實踐,並獲得了可重復的成功。

  幾乎在每一領域,大多數人一開始學習得非常快,然後就慢下來以至於完全停止進步。但也有少數人會持續進步數年數十年,以至成為卓越者。沒有努力就沒有成功。絕大多數卓越者在成功前都需要至少十年的努力,在許多行業如音樂和文學,卓越者往往要有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到達高峰。僅有努力還不足夠,持續刻意的專業訓練必須是努力的內容。在商業界和投資界,這一規則同樣適用。

  對常人來講,如此不斷地要求進步似乎是不堪承受之重,這也是為什麼傑出者總是少之又少。人們習慣於將自己並不具有某方面的天賦當作放鬆的藉口,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推搪。我想這就是對巴菲特為什麼偏愛選擇40歲以上經理人的解釋,也是對我們探訪的傑出經理人平均有20年經驗的最好詮釋。

熱詞:

  • 惠理基金
  • 易方達
  • 股票基金
  • 行業基金
  • 基金業
  • 對衝基金
  • 愛學
  • 恒星
  • 自由行
  • 基金經理
  •